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名字:SnapCam

开发者 / 团队:Moegi

平台:iOS


请简要介绍下这款产品

SnapCam 是一款面向摄影爱好者的相机应用。它面向那些旅游或日常出门时也会随身带着一台理光 GR3 这类便携式相机,随时想去拍照和记录的人。

它在 iPhone 硬件能实现的基础上,提供一切可以让你自由控制曝光的功能,包括自定义的曝光补偿、快门速度、ISO 值以及手动对焦等常用相机上的功能。

同时 SnapCam 也提供一些诸如给照片加胶片颗粒、高光扩散滤镜、打印拍摄日期等功能,不尝试改变照片本身的内容,但也给拍摄提供了一定的趣味性。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哪个瞬间让你决定开发这款产品?

我在过往十几年作为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历程中,开发过很多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移动应用,但我内心一直有一个遗憾,我从来不会在非工作时间使用这些我自己花费了大量精力开发的产品,我只是出于工作的职责去体验和使用它们,但我并不热爱它们。

从 17 年买了第一台富士相机开始,我一直非常喜欢摄影,也用过各种各样的相机,那时我执着于高端相机的大画幅、高画质。

但有一次我在推特上看到一位朋友的分享,他说他一直很喜欢使用卡片机,并且他分享过很多非常棒的作品,也都是卡片机拍摄的。这让我意识到摄影的价值不在于使用什么样的器材,而在于你使用它去记录你所感受到的现实的意义。但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只用一台理光 GR3 和手机去拍摄。

在开始大量使用 iPhone 拍摄之后,我也感受到了 iPhone 自带的相机的很多不便,我便有了去打造一个手机上更好的摄影创作工具的想法。

这是我第一次去创造一个我愿意投入自己的热情去使用的产品。

从构思到最后推出 SnapCam,你通常如何安排时间?有没有特别的仪式或习惯帮助你保持创作动力?

我从去年的 12 月 3 号开始写 SnapCam 的第一行代码,并在大概今年 1 月 15 日完成了一个 MVP 版本。赶在这个时间点之前,也是为了能在 1 月底的北海道旅游计划中使用自己的产品去拍摄旅行的过程。

作为自由开发者,自己在家里工作,时间很自由。但某种程度上反而更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区别,在最忙的阶段,我基本上除了处理家务和孩子的事情以外的所有时间都在写代码。

关于如何保持动力,作为一个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有时候如果某个点没有想到一个比较优雅的方案时,我会陷入一种焦虑情绪中。这时候我通常会换一个方向,去做一些简单的需求点,通常在做的过程中会恢复到那种正面的心流状态。

相比于同类产品,你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相信一个真正使用过相机的人,会一眼看出 iPhone 系统相机拍摄的照片和一台全画幅甚至半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的区别。iPhone 的相机拍摄的照片,天空太蓝,一切都太亮,强烈的锐化和涂抹感,会让照片的观感非常差。

所以 SnapCam 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不会对照片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记录感光元件本身所感受到的世界的样子。

SnapCam 是为那些想自己完全掌控曝光和拍摄结果的严肃拍摄者打造的工具。

请分享几张你使用 SnapCam 拍摄的满意作品,并谈谈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拍摄体验。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这张照片是 MVP 版本完成不久后,去北海道美瑛旅游时用 SnapCam 拍摄的照片,我认为这张照片和 iPhone 自带相机拍摄的有完全不同的质感,让我感受到 SnapCam 真的提供了作为摄影者的实用价值。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这张照片是给 SnapCam 添加了日期打印功能之后,给我女儿拍摄的一张照片。这个功能很简单,但这类记录生活的照片添加了日期之后,确实给我一种记录了生活的珍贵点滴的感觉。

你尝试过哪些渠道推广它?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吗?

SnapCam 刚刚上线两周,我在小红书推特都做过一两次分享。同时我也在应用内提供了 RedditDiscord 社群的链接,希望能建立和维护一个用户互相交流的社区。

未来的短期内,我打算主要在小红书和 Reddit 上做一些针对摄影爱好者的推广,然后会视推广的效果来决定后续的策略。

发布这款产品至今,有哪些反馈让你印象深刻?

SnapCam 在刚刚上线的第二天,就在 App Store 收到了一个一星差评,用户反馈应用不支持部分授权相册读取权限,我检查之后发现确实是程序存在 bug。

这让我意识到,个人开发者因为没有充足的团队资源,那么给真实用户提供一个顺畅的反馈和交流渠道就非常的重要。后续在开发新功能的同时,我也会努力去建立和维护一个核心用户交流的社区。

有哪些产品你觉得应该被更多用户知道?

首先想推荐一下 Linear,我从开始自己做产品之后,一直用 Linear 作为我的项目管理工具。它的界面和交互都非常的优雅,但在简洁的界面下却又提供了非常完善的功能支持。

另外一个想推荐给大家的是我之前一个上架的产品:Solos - Retro Cassette Player,它是一个提供了复古的磁带式播放界面的播放器应用,让用户可以通过这种复古情怀的方式来倾听 Apple Music 里面的音乐。

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打磨和调整界面以及动画的很多小细节,希望能给喜欢音乐并订阅了 Apple Music 的朋友们带来一点小小的情怀感动。

介绍一下你自己,以来未来的计划。

我从事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开发已经将近十五年,除了最早几年在阿里巴巴待过很短的时间以外,之后一直在各个初创公司工作,也曾作为技术合伙人和朋友一起创业。从一年前开始的自由开发者生活,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感受,生活中不再有无穷无尽的飞书消息和会议安排。

我也从开发 SnapCam 的过程中感受到久违的编程热情和打磨一个产品的快乐,希望在未来把这样的生活方式持续下去,用我最大的热情去为用户打造更好的产品体验。

作为拥有十几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你如何看待当前使用 AI 编程并快速推出产品的趋势?这是否影响了你开发 SnapCam 的过程?

我个人一直持续关注 AI 的发展,以前为了能更深入一些的了解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相关的原理,也完成了 deeplearning.ai 在 Coursera 上面的系列课程。关于 AI 在辅助编程方面的实践,因为我是 ChatGPT 的付费订阅用户,所以用 ChatGPT 频率还是高一些。我感觉在 o3-mini-high 出来之后,这个模型在代码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了非常强的利用价值。

在客户端应用的开发过程中,其实有很大比例的工作量在调整一些 UI 的细节上,这方面人写和让 AI 写再微调效率区别不大。但在一些逻辑功能的局部实现层面,我目前已经用 AI 替代了大部分工作。我通常会在 Prompts 中给定一些上下文条件,让 AI 在一定可控下帮助我实现某个独立的逻辑单元。以前我工作上大量依赖 StackOverflow 等技术社区和 Google 搜索结果,现在基本已经被 AI 完全取代了。另外让 AI 实现一些本地脚本,完成一些非项目层面的工作,例如按特定要求处理一些图片,这方面 AI 效率真的非常之高。

但同时我个人也认为,目前 AI 在把握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层面,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它可以轻松完成某个特定的函数或独立模块实现,也可以一键生成一个不复杂的完整项目。但如果没有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把握全局的前提下,很难想象只靠目前的 AI 可以完成一个可维护的复杂项目。我觉得目前的阶段,一个开发者作为架构师,指导 AI 去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才是效率和质量最高的组合。


关于 Apptisan

Apptisan 是 Application 与 Artisan 的组合词,意为「与应用背后的工匠交流」。

每一期我会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创作者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对话来向更多的用户介绍有趣的产品。

如果你倾向于英文阅读,欢迎通过 Substack 订阅。如果你想要自荐产品,请填写该表格,我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支持 Apptisan

如果你喜欢 Apptisan 的内容,并希望支持我:

  • 通过爱发电鼓励我自由创作;
  • 分享 Apptisan 到社交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