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信好,我是家屹, 「更好生活」是我每周一向你推送的一份电子报,把我在过去一周发现的对生活有益的 3 个点子,分享给你。

💡 以下是我在 2024.12.16-2024.12.22 精选的 3 个点子,如果你喜欢,还请帮忙分享。

1、提升阅读价值的方法

一本好书,值得细嚼慢咽,来充分吸收其价值。但即便是好书,也很有可能在凑字数,这是出版行业的惯常做法。

没有顾客会花 25 美元买一本只有 6000 字的精装书。因此,出版商设置了最低字数限制。如果书写得好,额外的内容填充起到很好的作用,可通过剖析概念以及解释这种概念如何适用于现实世界来强化我们的理解。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内容填充得过度了,迫使我们要在一堆垃圾内容中找到一小撮宝石

分享 One 字幕组翻译的一篇内容——通过一套流程,把书中的精华提炼出来,然后重复阅读这些精华笔记,既可以免去一本书读 10 遍的低效,又可以最大化书籍的价值。

1. 阅读标记:在阅读过程中,用笔或高亮标记那些有趣或有用的内容。

2. 筛选提炼:全书阅读完毕后,重新审视这些标记,删除那些不再显得重要的内容,只保留最精华的部分。

3. 精简压缩:把精华内容转移到一个文档中,并压缩至3-5页,以便快速回顾。建议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这些内容,以加深理解。

4. 深入理解: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每天回顾这些精华笔记,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果你开始阅读新书,可以选择几个主题,尝试像教别人一样写下来,进一步增强理解。

5. 分类汇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积累大量的精华笔记。创建一个「最佳摘要」文档,从每个类别中挑选出最精华的部分,构建一个知识库,尽量简洁,只保留关键点,以便快速触发记忆和理解。

2、为什么在家办公会低效

从 11 月开始,我就经常跑到家附近的图书馆办公,相比在家或者是在办公室,会更专注,更高效。

一个原因是,大脑会为每个地方、每个空间,甚至是每样东西,都贴上标签,比如大脑会认为,图书馆是工作学习的地方,家则是放松休息的地方。

另一个原因是,《深度工作》作者 Cal Newport 分享的家是熟悉感的温床,而这种熟悉感却会消耗我们的注意力。在家中,我们的大脑容易被周围的物品牵引,比如路过办公室外的洗衣篮时,注意力会从工作切换到家务琐事,这正是大脑联想功能的结果。

所以当远程办公成为一种常态时,我们或许可以在家附近找到一个合适的办公场所,它不一定要多舒适,重点是摆脱对家的熟悉感,来减轻认知负担

3、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从何而来

这两天在读《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这是一本讲述「启蒙理性主义」作为最大的思想动力,是如何推动我们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又如何引发了现代性危机,以及 20 世纪的大思想家们针对这些现代性危机,是如何批判与反思的。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危机,便来自于「启蒙理性主义」,来自于现代性,是现代性危机的一种。因为当理性取代了上帝,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摧毁,宗教迷信不再神圣化,人生便没有了可遵循的既定活法。

每个人都很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拥有自己行事的自由法则。但自由的另一面,就是选择瘫痪,就是迷茫,就是焦虑,就是前方的道路有很多,却不知道到底该往哪里走。因为那个支撑我们笃定前行的传统价值观念,那个我们为之而活的人生意义,被消解了。这就是精神危机的由来。

One More Thing

2024 年在少数派创作 10 篇文章,收获 10.5 万阅读,110 个关注,278 个充电,被首页推荐 2 次,收入 476 元。

感谢少数派,感谢老麦,应该没有第二个简中社区,可以像少数派这样,既垂直又包容。

2025 年要更加高效地工作,过品质生活。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