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is post

死狗神学(一)
作为一个从小养狗的基督徒,我对狗有着深厚的情感。这些年兴起了一系列与狗相关的流行语:“忙成狗”“累成狗”“饿成狗”,也不知道狗是不是真的整天很忙、很累、很饿,以至于可以作为代表?当人们聊起狗来可以滔滔不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但被人骂成是狗却会勃然大怒,仿佛受了极大的羞辱,对狗鄙夷不言而喻。

今天来聊一聊关于“狗”的神学,圣经中提到过几个人都卑微地自称是狗(或死狗),但口里称自己是狗的,并不一定真的认为自己是狗,也可能是忍辱负重,俗语称“装孙子”。因此需要用心甄别:

1. 大卫的“死狗”神学
撒母耳记上24章,在扫罗追杀大卫途中,在隐基底的时候,大卫和跟随他的人躲在一个洞的深处,没想到扫罗一时拉肚子,跑到洞里去大解。跟随的人对大卫说:“耶和华曾应许你说:‘我要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时候到了。”大卫就起来,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随后大卫心中自责,因为割下扫罗的衣襟;对跟随他的人说:“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大卫用这话拦住跟随他的人,不容他们起来害扫罗。扫罗起来,从洞里出去行路。

大卫随后也从洞里出来,叫住扫罗,二人开始对话,大卫说:“以色列王出来要寻找谁呢?追赶谁呢?不过追赶一条死狗,一个虼蚤就是了。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施行审判,断定是非,并且鉴察,为我伸冤,救我脱离你的手。”

大卫说自己是死狗,他是否真的如此卑微地看待自己?如果大卫不是真觉得自己是死狗,早就应该跳起来咬扫罗了,不是去割衣襟,而是应该去割脑袋,从人的环境来看可以说大卫坐拥天时、地利、人和去割下扫罗的脑袋。
①天时:正如跟随的人所说,如今时候到了,耶和华应许过大卫要将仇敌交在他手里,并且大卫在这以先已经被撒母耳所膏立,现在时机已到,杀了扫罗,自立成王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甚至可以说这是在遵行神的旨意。
②地利:扫罗虽然手下有茫茫多的勇士将领,但此时他正独自在山洞中,没有随从帮忙;而且又在大解,可以说毫无还手之力。
③人和:大卫用这话拦住跟随他的人,不容他们起来害扫罗。也就是说大卫如果想要杀了扫罗自立为王,根本不必亲自动手,跟随他的人个个想要出手杀了扫罗。如果大卫诡诈一些,只是表面遵守神的诫命或者说只是按照律法的字句来守,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跟随的人动手去杀扫罗,然后洗手说这罪不归于我,表示自己的无辜和无奈(像彼拉多那样)。这样一来大卫不仅可以结束整日提心吊胆地逃亡,当上以色列的王,甚至也满足了*“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

大卫虽然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但没有亲自动手杀害扫罗,我们要知道这绝对不是因为大卫“不想让双手沾满鲜血”或者其他所谓道德因素,如果是这样,完全可以让其他人动手(耶户惯用的伎俩)。
大卫不杀扫罗,也不让跟随的人杀扫罗的原因是:
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施行审判,断定是非,并且鉴察,为我伸冤,救我脱离你的手。

大卫是真的认为自己是死狗,所以不跳起来咬人,力排众议,不自己伸冤,听凭神的安排--即使那意味着可怕的后果:继续忍受冤屈,风餐露宿,居无定所,落魄逃亡。大卫在隐基底放扫罗走,并说自己是死狗的这事很可能会引来跟随他的人极大不满。他们会怎么想?“我们信任你大卫,你一路逃亡,我们一路追随,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时机,明显这是神赐良机,神是公义的,祂怜悯我们,把你的仇敌扫罗交在你手里,你竟然不杀他!还阻止了我们杀他!天理何在?!”

扫罗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所以大卫不敢杀害他,即使大卫已经被膏立为王,即使扫罗已经不配当王,即使大卫做王是众望所归,即使大卫有天时地利人和,他还是不会杀害扫罗,宁愿当一条被无缘无故追赶的死狗,只因他敬畏耶和华!大卫身上的“死狗”神学表现在:从心里遵行神的话,不巧立名目,不考虑环境,不在乎后果,忍耐到底,因深知神必公正处理,即使死前看不到,死后也必能见到。

虽然我们活在新约的恩典时代底下,但放眼望去,会看见很多基督徒只是表面遵行神的话,甚至巧立名目,并不体恤神的心意(我把这称为“装狗”神学,后文详述)。比如有人知道基督徒不应该和非基督徒结婚,然后把这当成律法去遵行。随着年龄渐长,来自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寻求过程中只要碰上一个号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或别人告知说他/她是基督徒),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相信福音,不管对方是否真的重生得救,不管对方是否参加主日聚会,不管以后两人的婚姻是否能荣耀神,只要两情相悦,就赶紧把婚结了。这样的事常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岂不知神的心意,是让二人在婚姻中成为一体,共同荣耀神吗?!
如果只是因为不敢违背这律法,随便找一个号称基督徒的人结婚,这本质上就如同大卫不敢杀扫罗,所以让跟随的人去杀扫罗,然后说我已遵行了神的律法,没有杀耶和华的受膏者。这两者有区别吗?

死狗神学(二)
2. 哈薛的“装狗”神学

先来看一段记在列王纪下8章的经文:
以利沙来到大马士革,亚兰王便哈达正患病。有人告诉王说:“神人来到这里了。”王就吩咐哈薛说:“你带着礼物去见神人,托他求问耶和华,我这病能好不能好?”于是,哈薛用四十个骆驼,驮着大马士革的各样美物为礼物,去见以利沙。到了他那里,站在他面前,说:“你儿子亚兰王便哈达打发我来见你,他问说:‘我这病能好不能好?’”以利沙对哈薛说:“你回去告诉他说,这病必能好;但耶和华指示我,他必要死。”神人定睛看着哈薛,甚至他惭愧。神人就哭了。哈薛说:“我主为什么哭?”回答说:“因为我知道你必苦害以色列人,用火焚烧他们的保障,用刀杀死他们的壮丁,摔死他们的婴孩,剖开他们的孕妇。”哈薛说:“你仆人算什么,不过是一条狗,焉能行这大事呢?”以利沙回答说:“耶和华指示我,你必作亚兰王。”
经文很清楚,亚兰王生病,差哈薛去问先知以利沙他的病是否能好,这里没有直接说哈薛的身份,可能是仆人,也可能是将军,总之是一个亚兰王便哈达比较器重和信任的人,所以危机时刻将这事托付哈薛去做。哈薛见到以利沙之后说话很客气,“你儿子亚兰王便哈达打发我来见你”。当然我们知道以利沙不是便哈达的爹,这只是哈薛自表谦卑的客套话。以利沙极其痛苦的说哈薛以后会残害他的同胞以色列人。其实神很早就告诉以利沙的师父以利亚要去大马士革膏哈薛做亚兰王,最终这个任务传到了以利沙之手。
当哈薛听闻之后,说自己不过是一条狗,怎么可能行这大事呢?哈薛的回答也许会让你觉得他是个忠心的仆人,觉得他跟大卫一样谦卑,都自称是狗。但紧接着的经文让我们看到了哈薛的真面目。

哈薛离开以利沙,回去见他的主人。主人问他说:“以利沙对你说什么?”回答说:“他告诉我你必能好。”次日,哈薛拿被窝浸在水中,蒙住王的脸,王就死了。于是哈薛篡了他的位。
哈薛回去第二天就动手杀了亚兰王便哈达!
我们不禁要问,哈薛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以利沙告诉哈薛他要做亚兰王,所以哈薛就杀了便哈达吗?还是因为哈薛得知便哈达虽然病会好,但必要死,所以心想反正都要死,我来给他个痛快吧,是这样吗?
如果哈薛是个忠心的仆人,真的认为自己不算什么,只是一条狗,他绝不会动手杀了他主人亚兰王便哈达。先知既然已经预言亚兰王必死,哈薛必做王,那哈薛就等待亚兰王死就行了。哈薛杀便哈达绝对不是因为神人说他要做王,所以他积极主动的配合神人,帮助神人的预言尽快实现,而是哈薛早就想要篡位!只是他在先知以利沙面前隐藏自己,不表露出来,嘴上说自己不算什么,不过是狗,内心早已狂喜不已,开始为自己筹算怎么样杀亚兰王篡位。这就是哈薛的“装狗”神学!表面装作谦卑,承认自己是狗,内心其实自认为是雄狮,为自己筹算大事。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思想这段经文:

  1. 以利沙有吩咐哈薛去杀便哈达吗?没有。但哈薛内心一直就想要杀了便哈达篡位,以利沙的预言给了他一个借口而已。当代所有信奉成功神学的人,就是那些认为只要信耶稣就能发财,今生一无所缺的这群人。你以为他们只是误入歧途,因着听信了假教师的教导,所以才信错的吗?绝对不是!他们在听到那些教导以先,可能内心想要发财已经想了几十年了!只是缺乏一个道德支撑,当有一个假教师断章取义拿出一些圣经经文告诉他们信耶稣就能发财,今生一无所缺。他们当然要紧紧跟随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求!这样的渴求和神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关系!和基督教信仰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只是找到一个漂亮的借口让他们可以心安理得。
    我来举个例子,如果当代出现一位自称是基督徒的假教师,他教导说:“婚外和婚前的性行为都不是犯罪。”然后(断章取义)列出很多圣经经文来支持他的观点,我敢保证一定会有不少基督徒听信并且跟随!难道他们只是无知?只是信仰根基不扎实?只是神学装备不够吗?绝对不是!而是因为他们内心很早就想要有一段婚外情,或想要有一次淫乱来带给他们满足。只是圣经明明的说了婚外的性行为是犯罪,他们因此不敢去行。但只要假教师给他们一个漂亮的借口,一个道德支撑,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犯他们早想要犯的罪了!本质上他们所作的和哈薛所作的没有区别!
    所以有句话说得很对:假教师是神给假信徒的审判!当然以利沙并不是假教师,就像圣经是完全无谬误的,但假信徒、假教师却可以断章取义地用圣经来支持自己早已认定的观点,即便那些观点明显与圣经整体教导南辕北辙。

  2. 哈薛在神人面前谦卑地说自己不算什么,不过时一条狗。离开神人之后,就为自己谋大事,把亚兰王给弄死了。这岂不是和很多基督徒的现状很像吗?在教会、在神面前的时候谦卑地说自己是全然败坏的罪人、不配得神的救恩、全然依靠神的恩典才能站立。离开教会后,一转身就开始为自己谋大事;骄傲地看不起其他人;为自己的生活各种筹算,各种担心,活的跟不认识神的人一样!慕安德烈说过,我们都很容易在神面前谦卑,但只有在人面前谦卑,才足以证明我们在神面前的谦卑是真实的。换句话说,你在神面前承认自己不过是一条狗,这并不难,这可能是在“装狗”。但在人面前表现出自己不过是一条狗(全然败坏,唯独仰赖神救恩),这才是“死狗”的表现。
    在神面前谦卑,但在人面前极其骄傲。可以说这样的谦卑根本就是虚假的,甚至比外显的骄傲可怕千万倍!我见过不少基督徒当觉得自己有道理的时候,往往得理不饶人,甚至逼着别人认错,这就是“装狗”神学!并没有真的认识到自己只是“死狗”一条,一切都在乎神的恩典。如果我们只是在神面前装狗,就和哈薛没有任何区别,和马太福音18章耶稣比喻里的恶仆人也没有区别。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请警惕“装狗”神学!因为常在你我身边,抑或就是你我!

死狗神学(三)

3. 米非波设和洗巴--谁是死狗?谁在装狗?
先来看一下背景,撒母耳记下第9章
*大卫问说:“扫罗家还有剩下的人没有?我要因约拿单的缘故向他施恩。”扫罗家有一个仆人,名叫洗巴,有人叫他来见大卫,王问他说:“你是洗巴吗?”回答说:“仆人是。”王说:“扫罗家还有人没有?我要照 神的慈爱恩待他。”洗巴对王说:“还有约拿单的一个儿子,是瘸腿的。”王说:“他在哪里?”洗巴对王说:“他在罗底巴亚米利的儿子玛吉家里。”于是大卫王打发人去,从罗底巴亚米利的儿子玛吉家里召了他来。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来见大卫,伏地叩拜。大卫说:“米非波设!”米非波设说:“仆人在此。”大卫说:“你不要惧怕,我必因你父亲约拿单的缘故施恩与你,将你祖父扫罗的一切田地都归还你,你也可以常与我同席吃饭。”米非波设又叩拜说:“仆人算什么?不过如死狗一般,竟蒙王这样眷顾。”王召了扫罗的仆人洗巴来,对他说:“我已将属扫罗和他的一切家产都赐给你主人的儿子了。你和你的众子、仆人要为你主人的儿子米非波设耕种田地,把所产的拿来供他食用;他却要常与我同席吃饭。”洗巴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仆人。洗巴对王说:“凡我主我王吩咐仆人的,仆人都必遵行。”王又说:“米非波设必与我同席吃饭,如王的儿子一样。”米非波设有一个小儿子,名叫米迦。凡住在洗巴家里的人,都作了米非波设的仆人。于是米非波设住在耶路撒冷,常与王同席吃饭。他两腿都是瘸的。 *
*米非波设是约拿单的儿子,扫罗的孙子,五岁的时候,他乳母抱着他逃跑,因为跑得太急,掉在地上,他的两腿就都瘸了。当大卫做了以色列众人的王之后,因约拿单的缘故以恩慈对待米非波设,将扫罗的一切田地都给他,并邀请米非波设与自己同席吃饭。能和王同席吃饭可以说是极大的殊荣,米非波设回应说,“仆人算什么?不过如死狗一般,竟蒙王这样眷顾。”我们之后会来思想他究竟是在装狗还是真的认为自己是死狗? *

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洗巴,曾经是扫罗的仆人,从经文上来看应该不是普通的仆人,因为洗巴有15个儿子,而20个仆人,可能是众仆人中的领袖,类似管家的身份。大卫把扫罗的一切给了米非波设,并让洗巴和所有洗巴家里的人都服侍他,做他的仆人。从年龄上来看:洗巴是扫罗的仆人,年龄很可能比扫罗还大,而米非波设又只是扫罗的孙子,所以洗巴的年龄应该可以当米非波设的爷爷了。
这是记在撒母耳记下第9章的关于米非波设和洗巴的事,再次出现是在撒母耳记下16章。从第10章到第15章主要都是关于大卫家的丑事:大卫犯罪杀乌利亚,娶拔士巴。大卫的儿子暗嫩玷污他玛(大卫的女儿),押沙龙(大卫的儿子)谋杀暗嫩后逃亡,押沙龙归回,押沙龙反叛,大卫逃离耶路撒冷,押沙龙进入耶路撒冷。撒母耳记下第16章就是大卫出逃时发生的:
(撒下16:1-4)大卫刚过山顶,见米非波设的仆人洗巴拉着备好了的两匹驴,驴上驮着二百面饼、一百葡萄饼、一百个夏天的果饼、一皮袋酒来迎接他。王问洗巴说:“你带这些来是什么意思呢?”洗巴说:“驴是给王的家眷骑的;面饼和夏天的果饼是给少年人吃的;酒是给在旷野疲乏人喝的。”王问说:“你主人的儿子在哪里呢?”洗巴回答王说:“他仍在耶路撒冷,因他说:‘以色列人今日必将我父的国归还我。’”王对洗巴说:“凡属米非波设的都归你了。”洗巴说:“我叩拜我主我王,愿我在你眼前蒙恩。”
这时候的洗巴带着驴和食物迎接大卫,绝对是雪中送碳,如果单看这段经文,你可能会断言,米非波设之前只是在大卫面前装狗(假装谦卑),而且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大卫如此恩慈待他,没想到米非波设所想的竟是替扫罗家复辟,也就是“以色列人今日必将我父的国归还我。”而洗巴是忠心耿耿的好仆人,大卫也必定这样想,所以对洗巴说:“凡属米非波设的都归你了。”一切看似顺理成章,但在撒母耳记下19章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撒母耳记下17,18章讲述了押沙龙身亡,大卫即将重返耶路撒冷做王,19章的内容就发生在大卫回程途中:
(撒下19:24-30)扫罗的孙子米非波设也下去迎接王。他自从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来,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他来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时候,王问他说:“米非波设,你为什么没有与我同去呢?”他回答说:“我主我王,仆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备驴骑上与王同去,无奈我的仆人欺哄了我,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谗毁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吧!因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为死人;王却使仆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饭,我现在向王还能辨理诉冤吗?”王对他说:“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说:你与洗巴均分地土。”米非波设对王说:“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宫,就任凭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米非波设迎接大卫,告诉大卫说当年你出逃时候我想来与你同行的,但因为我瘸腿,我的仆人洗巴欺哄了我,以至于我没有能来迎见你。
至此,我们看到米非波设和洗巴的口供截然相反,二人中必有一人在说谎,究竟谁在说谎呢?有解经家说圣经没有给出足够的依据让我们去判断究竟谁在说谎,我要说绝非如此。有几个理由让我们相信说谎的是洗巴,而不是米非波设!

  1. 显明的证据是:米非波设确实从大卫离开耶路撒冷的日子起,没有修脚,剃胡须和洗衣服(当时文化通常用此种方式表示深深的悲哀之情)。当大卫见到米非波设的样子,听了他的回答,其实已经知道自己之前把米非波设的地土全部给洗巴是犯了一个大错,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所以这时才会说,你和洗巴均分地土,借此来弥补米非波设。
  2. 从整体经文脉络来看,作者从撒母耳记下第4章就提到米非波设,每次提到他都会补上一句,他是瘸腿的。为什么要如此刻意强调他的瘸腿?这样的重复是有意义的,因为他的瘸腿,才使得洗巴整个阴谋能够实现,独自迎接大卫,并在大卫面前诽谤米非波设。
  3. (纯属猜测)洗巴也可能很早就不爽大卫让他服侍米非波设的这个决定,因为自己毕竟曾经服侍的是做以色列王的扫罗,你米非波设只是他的孙子,现在也不是王,却让我和全家都来服侍你,我的年纪都可以做你爷爷了。并且撒下9:10告诉我们:洗巴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仆人。显然此人有权有势有野心。
  4. 有人会问是否有可能米非波设城府极深,又很阴险:他装成悲哀的样子,做着两手准备,一方面想着为扫罗家复辟;另一方面,万一最终大卫继续做王,也可以假装说一直在为你悲哀。这样的可能性几乎为0!通常这样阴险的人,他所设的一切计谋有一个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自己能够利益最大化!明显米非波设没有得利益,反而损失了地土。最终获利的是洗巴,他才是那个在大卫面前“装狗”并且撒谎的阴险小人!

不过以上几点都不是我所要说关键证据,最重要的证据是米非波设最后的那句话!
米非波设对王说:“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宫,就任凭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这句话可以说反映了米非波设整个信仰的核心:他更在乎的是王!只要王能平安回来,就算我被仆人算计、被冤枉、让小人奸计得逞、失去我所有地土,这一切都没关系,也都不重要。米非波设更在乎王,这不禁让人想到列王记上3章两妇人的那个案件:
王说:“这妇人说:‘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那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就吩咐说:“拿刀来”,人就拿刀来。王说:“将活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那妇人,一半给这妇人。”活孩子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心里急痛,就说:“求我主将活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那妇人说:“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吧!”王说:“将活孩子给这妇人,万不可杀他,这妇人实在是他的母亲。”
活孩子的母亲当然希望能够伸冤平反,得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孩子。但因他更在乎孩子的性命,所以可以愿意忍受冤屈,把孩子给别人(最终还是得回了自己孩子);米非波设也会希望伸冤平反,得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土地。但因他更在乎王的平安,只要王平安回来了,土地都给洗巴也可以。

这样情景下米非波设有如此的信仰宣告实在很惊人!我们要问,大卫这事做的公义吗?不公义!地土原本就全部都是米非波设的,洗巴只是仆人,大卫出逃时候听信了小人洗巴的谗言,把米非波设的土地全赐给洗巴。现在或多或少知错了,做了一个折中的决定,米非波设和洗巴均分土地。无论大卫是碍于面子不愿承认自己之前的错,或是他急于回耶路撒冷,不愿在此地纠缠,他的这个裁决并不公义。请各位停下来想一想,如果你是米非波设,听到大卫的这个裁决,你会有何感受,你会怎么想?
可能会生气、会愤怒、会怨恨:“你这不昏君嘛!都跟你说了事实真相,你被洗巴骗了,你也看到了我没有修脚、没有剃胡子、没有洗衣服。竟然还说让我跟洗巴均分土地,这意味着洗巴说谎骗了你,你不惩罚他,还把我一半土地给他,真实岂有此理!”
也是这是我们会有的正常反应,但米非波设不仅没有愤怒,甚至表示愿意把剩下的一半土地也给洗巴,这不正是一千多年后耶稣在马太福音5章登山宝训中所教导的吗?
5:39 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5: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5:41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5:42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5:43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
5:48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人们常会引用48节来彼此勉励:“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但对于这节经文的理解很多并不正确。

解释①:“完全”是指完全的顺服神
反驳:但耶稣明明说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并不是说像我(耶稣)一样完全。所以这一定不是在说我们要像耶稣完全顺服天父那样完全的顺服神。否则天父要完全顺服谁呢?
解释②:“完全”是完美的意思
反驳:我们怎么可能想天父一样完美,神人有别,圣经的确会要求我们效法基督,但真的会要求我们跟神一样吗?我们可能和天父一样完美吗?(再者,旧约圣经没有一处直接并绝对地称神为“完全的”,只有说祂的知识全备,祂的道是完全的。)所以这节经文不是说各方面、整体上像天父一样完美。
联系上文,这里的“完全”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完全的饶恕!你们要完全的饶恕你们的仇敌,像天父完全饶恕你们一样。完全饶恕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前文39-43节说的: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人若不是首先明白天父怎么样完全的饶恕我们(神全然的恩典),就绝不可能完全的饶恕仇敌,人若没有完全的饶恕仇敌(对神恩典的回应),就绝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饶恕行为(39-43节就是所结的果子)。
整个信仰逻辑是这样的:①先认识神的恩典,饶恕我们的众罪→②对神恩典的回应,内心真正愿意饶恕别人→③最后才结出行为上的果子。

很多时候我们太看重最后那个行为上所结的果子,甚至不惜去偷果子挂在自己树上(伪善),或者用颜料修饰我们自己树上的烂果子。但却很少关注我们的根是不是扎对了地方,是不是生长在神恩典的土壤底下?即使不能很快看到果子,只要树根对了,内心一天新似一天,心意更新而变化,终有一天会长出那真实的,不能被夺去的果子。
所以我绝对不会说我们应该直接去效仿米非波设最终的伟大信仰宣告:(撒下19:30)米非波设对王说:“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宫,就任凭洗巴都取了也可以。”这的确是极好的果子,但我们要问树根在哪里?其实树根在更早,大卫首次邀请米非波设和他同席吃饭的时候,米非波设的回应:(撒下9:8)米非波设又叩拜说:“仆人算什么?不过如死狗一般,竟蒙王这样眷顾。”
这就是米非波设的“死狗”神学!米非波设是真的认识到自己只是死狗,不配与王同席吃饭。王却以这样的恩典待他,是这样的恩典让他铭记在心,让他发自内心地感恩,心中更在乎王,并最终表现在甘心乐意地损失土地,只要王能够平安回来。

我们必须真的认识到自己不过是死狗,按照我们的本相,我们所配得的就是永远在地狱里受苦!但多少时候我们并不这样认为,我们觉得即使没有神的拯救,按照我们的行为,总还有好的方面,不至于被扔在地狱里吧?正是这样的自义,这样的骄傲,这样的无知,让我们不能领受神的恩典,不能发自内心的感恩,也不能从树上结出好果子来。因为不明白我们只是神从火中抽出的一根柴,神若不把我们抽出,我们理当被烧毁,地狱是我们所配得,因为那里才是最适合我们的地方,那里充满人的自义。
即使我们的生命没有成熟到米非波设那样,至少请不要学洗巴的诡诈:在王面前假装谦卑,拿出一些东西献给王,为的只是得到更多赏赐。

也许我们会问:当我们被冒犯的时候,当我们被冤枉的时候,当我们被得罪的时候,当别人无缘无故伤害我们,我们怎么可能甘心乐意、欢喜快乐地接受呢?我想说除非我们明白自己常常如此冒犯、冤枉、得罪、伤害我们的天父,而天父却一次又一次地甘心乐意地饶恕了我们,并且祂乐意我们像祂那样去完全的饶恕其他人。只有先被神的恩感,被基督的爱所激励,我们才可能更在乎神的荣耀,更在乎神的旨意,而不在乎我们是否被公平对待。
当到我们的心被圣灵照亮,我们会说:“主,只要你得荣耀,只要你的旨意成全,我甘心失去我的所有!”这不正是米非波设的写照吗?这不正是耶稣基督的写照吗?这不正是历世历代忠心圣徒的写照吗?

死狗神学(四)
4. 迦南妇人
先看经文(请自行阅读15章前半部分):
太15:21 耶稣离开那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
15:22 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
15:23 耶稣却一言不答。门徒进前来,求他说:“这妇人在我们后头喊叫,请打发她走吧!”
15:24 耶稣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15:25 那妇人来拜他,说:“主啊,帮助我!”
15:26 他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15:27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15:28 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

这里的迦南妇人和15章前半部分的法利赛人文士形成对比,后者虽然神约中的民族,但因耶稣门徒的行为而生气、且不服耶稣的话,显明他们不是天父栽种的;推罗西顿是异教地区,这迦南妇人与神的约无份无关,而最后她就近耶稣,承认自己是狗,完全不配,最终她的要求也得到了应允。

24节耶稣表明在地使命的范围是以色列家,而不是外邦人的地方。25节妇人跪拜在耶稣面前求祂帮助,因女儿被鬼附让这位母亲极其痛苦。26节耶稣的话很不客气,意思就是以色列人是儿女,外邦人是狗,先要喂饱儿女。27节迦南妇人的话表达了3个意思:①承认了自己是狗,②她同意了耶稣的话,饼要先给儿女吃,耶稣没有义务来医治她的女儿。她深知道自己完全没有权利,完全不配像客人一样与耶稣同席吃饭,③她同时希望因神的怜悯而得到碎屑。
和合本在27节有个翻译不准确的地方:“但是”根据原文,更好的翻译应是“因为即使”,她不是在反驳或反击耶稣的话,而是完全同意耶稣称她是狗,并在这个默认的前提下进一步说:即使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很多人并不在意这段经文要告诉我们什么,反而常常盯着26节耶稣的回答不放,觉得耶稣怎么能够态度那么差?!那么粗鲁,说迦南妇人是狗。这篇文章主要来回应一下这个问题。

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有两个默认的前设:
一、 耶稣应该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符合我们心中的完美形象

  1. 对于这样的前设,我要很严肃的说,如此的想法是极其可怕的!是阻拦你认识神的原因!为什么当时那么多犹太人,亲眼见了耶稣,也见了他行各样的神迹,但没有真正认识、跟随耶稣?那些熟读旧约的文士,那些刻苦己心、守神诫命的法利赛人为什么会带头要把耶稣钉十字架?请停下来想一下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耶稣不符合他们心中的完美形象!所以耶稣一定不是弥赛亚!他们期待一位推翻罗马帝国、复兴犹太国的弥赛亚。但耶稣竟然完全没有表现出要复兴犹太国的意思,反而常常和罪人一起,和众人所鄙视的人在一起,这不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啊,耶稣也完全不符合他们心中弥赛亚完美的形象。
    各位,看到这个可怕的事实了吗?当我们问出(或者在心里问出)耶稣为什么这么粗鲁?我们已经和当时不信耶稣的犹太人殊途同归了!我们已经在用我们的道德标准,我们心中耶稣的完美形象来看待祂!而不是从圣经的启示来看祂究竟是怎么样一位神,这就是阻拦你认识神的真正原因!这是在用我们固有的价值观,脑中臆想出来的耶稣来归正圣经启示的耶稣,而不是用圣经来归正我们的价值观,归正我们的思想!更可怕的是,很多解经书在回答这里耶稣为什么这么粗鲁时,也走在这样一条不归路上:用各样的解释来美化这里耶稣所说的话,以便更容易让人接受,以便符合大部分人对于耶稣形象的期待,我会说这对真正的信仰具有同样的拆毁性,这正是15章14节耶稣说的瞎眼领路。

  2. 其实耶稣就是这么粗鲁、这么不客气。如果你去读四福音,而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归正圣经的话,你一定会认同我说的,福音书中记载的耶稣就是如此粗鲁,如此不客气,稍微举几个例子:
    ①约翰福音2:3-4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耶稣的回答我用白话文翻译一下:“有没有酒关我什么事,我爱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作为儿子如此大逆不道的回答简直无法无天,耶稣的母亲竟然也没反驳,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这和迦南妇人的反应有些类似,最终耶稣还是顺着他母亲的意思变水为酒,但这个对话就能看出耶稣的粗鲁和毫不客气。
    ②同样在约翰福音第二章,耶稣的洁净圣殿不是一样很粗鲁吗?推翻桌子,赶出做买卖的人,但那些人明明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献祭,所以开设兑换银钱,卖祭物的业务,不是挺好的嘛,耶稣为什么那么粗鲁的对待他们?
    ③约翰福音3:36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这句话粗看也许没觉得不妥,细想的话,耶稣这话什么意思?白话文就是:“不信我就死!”,这不仅粗鲁,而且独裁,甚至听上去像ISIS会说的话。如此多元化的时代,为啥你说了算?这不民主、也不科学啊。

这些例子不多做解释,等有空也许来写一篇《民主和科学是信仰最大的敌人》。大家一定要时时记得耶稣是独一的真神,是唯一能让我们回到天父那里的这位。耶稣来不是为了迎合人的需要,是为了拯救而来,是遵行天父旨意而来。如果人真的认出了祂是神,就不会再用人固有的道德和价值观去套在耶稣身上而觉得他粗鲁了。
前几天读到一个主内公众号发的文章,题目是 “跟随耶稣学领导力”,文章分析了耶稣带门徒的方式:设立12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差他们出去传道。然后说我们可以如何效法耶稣,在职场上应用这些原则做个好领导,文章最后说到因着耶稣这样的方式,培养出了后续领袖的最高境界(12门徒):甘愿牺牲自己,那些门徒愿意为耶稣死,最终殉道。文章言下之意就是耶稣的领导力很强,很成功,甚至有人愿意为他死。这样的文章看了总让人很生气,作者为啥不睁开眼睛好好去读读圣经,耶稣真的成功吗?!在世人看来,耶稣呕心沥血传道,也没几个听祂的,曾经拥戴祂的人中间大多数最终喊着钉祂十字架,唯一忠心跟随的12个门徒中,还有一个叛徒,隐藏了那么久耶稣竟然不把他抓出来,使得自己最终被抓,然后众人就树倒猢狲散。如果你在职场上愿意成为这样众叛亲离的领导,再来谈跟耶稣学领导力吧!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用我们固有的价值观去归正圣经!我想说当你读圣经,读到你的三观被颠覆了,读到你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读到你开始怀疑人生时,也许信仰才真正开始,不信自己,而信圣经,回转相信这位自我启示的神!

会提出问题说耶稣为什么这么粗鲁的另一个前设:
二、我们应该被礼貌地对待,应该像儿女、客人一样被对待
这点也无需解释太多,如果你看过前几篇你就知道我要表达什么。如果我们真的觉得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我们只是死狗一条,像大卫那样相信、像米非波设那样相信,像迦南妇人那样相信,我们就不会在乎所谓的面子,能欣然接受被粗鲁对待,更何况与迦南妇人对话的是神!这绝对不是人的奴性,而是认识到人全然的败坏,认识到恩典和天国的宝贵,谦卑地到神那里祈求恩典,承认神人有别,这就是“死狗”神学。听上去很容易吧?真的容易吗?
约翰福音6:66-68 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你会不会好奇,耶稣究竟说了什么,使得祂的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前一节经文是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这话也毫不客气,就是说你们能来跟从我,是蒙了天父的恩赐。当时耶稣门徒的心态也许是:“我们自愿选择跟随你,到你这里来,但你却说是你父的恩赐,我们才来找你的。我们这样自发、积极、主动地跟随你算什么呢?”这些离开耶稣的门徒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是死狗一条,唯独靠天父的恩赐才能跟随耶稣,而是觉得自己或多或少也做了一些事,总应该有一些值得夸赞的地方,他们跟迦南妇人不同,跟米非波设也不同,他们并不真认为自己是死狗,也许只为吃饼得饱。你我是否也会因为参与了一些教会的服侍,就觉得或多或少神应该夸赞或报答我们些什么呢?

对于米非波设而言,只要王能够平安回来,他的地土全被夺去也没关系;对于迦南妇人而言,只要女儿身上的鬼能够被赶出,她丝毫不介意自己被粗鲁对待。他们都有真正在乎的东西,并愿意为此付上一切代价。今天你我是否也愿意为着最终在天国里有份,付上一切代价?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说我们并认识神,或者根本不在乎祂。

马太福音13:44-46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只有当人认识到天国的宝贵,才会甘心乐意付上一切代价,为要与天国有份。试想马太福音这两个比喻中的人,如果愿意为了得到天国而变卖所有,那他们会在乎自己被粗鲁对待吗?会在乎自己的面子吗?会在乎自己是否有体面的生活吗?会在乎自己是否受人敬仰吗?绝对不会!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的价值加起来都无法跟天国相比。

我们在乎什么?
提姆凯乐在《诸神的面具》中列举了很多人可能会有的偶像,提醒并警告人们要离弃这些偶像。但这些年在教会服侍的经验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告诉人们要离弃偶像根本不解决问题!人离开了这个偶像之后,顷刻间会转向另一个偶像。比如一个人起初以婚姻为偶像,经过辅导后认识到这是问题,然后离弃了这个偶像,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另一个偶像,比如他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当被告知这也不对之后,离弃了这偶像,但很快又会产生新的偶像,也许是工作,也许是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许是优质的生活……周而复始,进入死循环。我想说只有福音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圣灵亲自的工作才能让人认识到救恩和天国的宝贵,这实在是神超自然的作为!当人被重生,有这样认识的时候,如果在他生命中出现了一些和神产生冲突的人事物时,他就能够放下这些,这些绝对成不了他的偶像,因为他更在乎神。

大部分时候,人挣扎和忧虑的原因就是在乎的东西太多了,真正在乎的并不是神!举个常见的例子,有人嘴上说要寻求神的旨意,求神赐他智慧平衡时间,能够有稳定灵修,能够照顾家庭,其实只是不想放弃他目前的工作,因为那是一份待遇丰厚的工作,那是一家众人羡慕的公司,那是一个“钱”途无量的行业。人可以为自己所拜的偶像找一大堆的借口,甚至把自己都骗过了!就像亚伦指着金牛犊说:“以色列啊,这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 亚伦当时真是如此相信的。

宋尚节那时博士毕业后,放弃了深造和留美工作的机会,回国读神学服侍教会,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样的决定很不容易,对于现在这个时代,同样不容易。说心里话,我觉得LC读完神学能够回国服侍教会让我觉得很感恩,我深知这是神对我们教会的恩典!试问,有多少人被教会差派去国外读神学,毕业后愿意按时回国牧养教会的?不多吧!不少神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而不是回国服侍,他们各有各的理由:国外华人教会牧养的缺乏,服侍的需要;国内教会这些年发生的改变让自己回来不一定能胜任等等。这些理由甚至可以把自己都骗过去,我不敢论断说他们选择留在国外一定不是神的呼召和感动。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否有其他考量呢?比如在国外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体制化的教会中收入能更稳定?整体宗教环境更宽松?生活环境更优越?
我们究竟在乎自己还是在乎神?承认吧,这个世界对基督徒的诱惑太大,以致许多人已离了真道却不自知。我们在乎的东西太多以致我们无法单单信靠跟随神,无法从心里认同我们只是死狗一条,唯独仰赖神的恩典。中国传统的家庭教会有诸多不足的地方,但我常怀念那时大部分传道人和信徒的那种单单靠主,甘愿为主受苦的心,这个世代太缺少这样的心志,太缺少承认自己不过是“死狗”的基督徒了。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