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订阅人数206,最近新增2人!
新年快乐!
有个问题:选择与努力,谁更重要?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也不确定我是否可以回答清楚。努力和选择两者毋庸置疑都很重要,但每个人因为自己所处的阶段或者阶级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高中奋斗3年,继续考研,或者我们很多人起早贪黑地努力赚钱,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选择。因为当你努力拥有某个身份的时候,你就很自然地拥有了某个圈子。当你在某个圈子里,做出很轻松的选择,你可能会遗忘你之前的努力。
选择看起来是一个更接近结果的答案。我选择了A,然后获得了B。如果一个人在5年前买比特币,可能现在人生完全不一样。选择买不买比特币是一个很容易的选项。但有人觉得比特币是传销,有人觉得是诈骗,也有人觉得是财富。选择之所以会觉得简单,是因为我们经常容易忘了我们为这个选择付出了怎样的成本。投资之所以能成为很多人理解人生的手段,便是因为投资需要你付出真金白银,而这让很多人明白了风险、明白了什么是坚定的选择。
但真正的人生并没有像投资那样明确成本,有人因某件事坐了半年牢,出来后便无法考虑上班了,有人选择了创业,之前的积累都亏掉了,有人为了某个户口,奔波了十多年……所以,很多人其实花了很大努力去做好选择。因为他们清楚选择错误的后果。选择的保守,并不仅仅是偏好,还可能在于无法面对失败后的生活。所以,选择有时候需要一些勇气。有勇气离开某个人,离开某个家庭,离开某个环境。
当然,我们也不能漏掉,某些人仅凭借轻松的选择就获得成功的。在现实里叫做运气。关于运气,我并没有更多的理解,但如果你喜欢玩麻将,那么你可能会感受到理解牌运了。拥有运气的人,怎么选择都是对的,除非把运气给弄没了。
从时间维度看,短期来看某个关键选择可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来看,持续的努力往往能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好的选择能力。
所以,其实努力与选择是不可分割的,很多人觉得选择更重要,只是因为选择离结果更近。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是在努力地拥有更多的选择,努力做出更好的选择,又或者我们在选择如何去努力。
这只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思考,后续会将这个问题的完整思考发布到我的付费专栏"人间松弛指南",那里我会更深入地探讨类似的人生思考题,分享我的观察和思考。
创作者经济
对于创作者,创作,以及创作经济的观察与分享
- Now is the time for creators to build on their own land 多年来,创作者们习惯于在大型社交媒体平台上租用空间,以此积累粉丝,并通过品牌合作、联盟链接、赞助、娱乐交易等等将其转化为收入。问题是,这种安排赋予了平台所有者过大的权力。如果你触犯了平台不明确的规则,或者平台决定广告商的需求优先于你,或者——上帝保佑——你的政府禁止了它,那么你就倒霉了。你需要拥有自己的一块互联网空间,一个你可以建造家园的地方,属于你自己的土地,拥有你掌控的资产。
- 42个人,一年赚66亿美金,OnlyFans比全硅谷的AI创业公司都挣钱 我认为创作者和年轻一代都渴望更多的互动和公平的回报。Z 世代那些相对年轻的成年人希望与创作者建立联系,他们认为创作者应该得到应得的报酬。**OnlyFans 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创作者始终拥有他们内容的版权。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将内容从平台上移除,这些内容不属于我们,而是属于创作者自己。**对于其他平台,如果他们依赖广告收入,我理解这是一种额外的变现方式。但 OnlyFans 一直秉承这种订阅的盈利模式,我们的用户和创作者都习惯了这种规则。我认为其他平台在转向订阅模式时面临的挑战是,用户已经习惯了免费获取内容,他们需要感觉到这是独家内容,他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获得了更多价值。
- 现在在B站平台,一些用户喜欢某个视频内容,他们会吐槽为什么这个视频播放量这么少,然后花50-100元给视频买流量。
- as a fan of someone or something
词汇
完全是ta会做出来的事情:通常指看到某个事情会想到这肯定是某个人做的。或者听说某个事是某人做的,丝毫不感觉意外。
吾本如斯:“我本来就是这样”或“我本如此”。这句话通常表达一种对自身本质、状态或性格的认同与接纳。它带有一种坦然、无须掩饰的意味,可能用于强调对自己真实面貌的自我肯定,或者对外界质疑的回应。
体面:既包括外在的形式感,也蕴含对自身和他人内心尊严的维护。
观察:分享自己对生活的小观察
- 不拜年,慢慢地在一些人群里流行。
- deepseek的火爆,令很多中国人都惊讶!
- 相亲和教育,都做的是家长的生意
阅读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可能感受最强的就是音乐版权。音乐平台可能比我们更加能够理解版权带来的压力。比如spotify,它们为了降低版权代理的压力,在很多歌单里添加自己旗下工作室制作的音乐,而这些音乐播放量都有几百万的播放量。当然,这些事情并没有任何人知道。
AI is weaving itself into the fabric of the internet with generative search | MIT Technology Review
关于AI的出现造成了什么影响?AI 正在吞噬优质内容,重新包装,并将其推广给自己的受众,这种方式实际上并没有留下任何点击原始内容的理由。在 Perplexity 的“关于”页面上,它列出的首要选择该搜索引擎的理由是“跳过链接”。
其实,谷歌在 1998 年推出时不仅扫描内容,还查看链接到网站的来源,这有助于评估其相关性。也就是说:某个东西在其他地方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谷歌就认为它越可靠,在结果中出现的排名就越高。这一突破使谷歌在检索相关结果方面比以往任何东西都好了很多。但现在结果的好坏全凭借用户自己的判断。
最近在写how to connects,然后看到了从知识到智慧的图,就想到了以前看的learning how to learn的课程,便找到了这篇笔记。AI时代的出现,是因为人自身的限制,无法快速获取信息,所以需要总结等等。所以,让我们去了解下人大脑的思维模式吧。
书:《all in:an autobiography》 ——比利简金自传
如果你好奇为什么女子网球商业价值那么高?你可能会看到有人会提到1973年的性别大战,而那场性别大战的主角就是比利简金。而《all in》这本自传本讲述了比利简金的故事。你可以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个小女孩是怎么跨越阶级的,她又是如何变成世界冠军的,以及她如何为女性平权做斗争,当然,还有她对于女子网球的影响。这是我2024年年度最佳书籍。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本想以性别之战来做一期比利简金故事的播客,但看完之后,我很难只用一期内容来做完她的故事。她是一个丰富的人,所以书也是丰富的。如果你想看到女性自强,看到一个为自己权利斗争的女性,那么可以看看这本书。
碎片
1.好奇心是一种广受赞颂的品质,它代表了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心态和勇敢探索的精神。在人群中,拥有这一品质的人金光闪闪,充满魅力。在一个新鲜事物不断产生的时代,好奇心逐渐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如果一个年轻人不愿意跟随自己的热爱,追逐曲线前沿,那么这个人就多少显得有些无聊——甚至,有点懦弱或者不够聪明。
2.一个活动办的足够久,就变成了仪式。
3.“Before success comes in any person's life, he is sure to meet with much temporary defeat, and, perhaps, some failure. When defeat overtakes a person, the easiest and most logical thing to do is to quit. That is exactly wha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do.”
4.No one ever tells you that bravery feels like fear.
5.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天才少年
6.Good taste is knowing what other people want just before they do. Build your taste by staying curious and always watching the world for those moments where your instincts say, “That’s what people will love.”
7.A brand is more than a logo—it’s what people expect from you, and how well you keep that promise. Don’t overpromise and underdeliver, especially with new tech like AI. Build trust by being clear about what your product does and what it doesn’t. If you can’t keep the promise, don’t make it.
交流
如果你想评论、提问、探讨、建议或是赞助,欢迎给我邮件:[email protected] 或者telegram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