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做菜的厨师师傅,曾经在一家知名的饭店当过厨师长。有一次我和他聊,问起当厨师长和厨师有什么差别,他说:不是光教大家做菜就够了,什么事情都要操心,扯皮的,打架的,谈恋爱的,家里出事的……你搞不定这些事情,就当不好厨师长。

当时我想:这怎么可能?这肯定是管理对象的素质问题,导致要花那么多心思来管非业务的问题,还能做好自己的本行了吗?如果都招的好人,肯定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等我走上管理岗位,也注重“招好人”,注重“把精力用到业务问题上”去;结果却发现,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冒出来,干扰你“干正事”。比如:

  • 某程序员本来干得好好的,评价也不错,结果忽然要离职,而且毫无转圜的余地;

  • 两个员工本来配合很默契,忽然一个人的情绪和态度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处处与另一方为难;

  • 某人本来对手头的非常有兴趣,忽然意兴阑珊,毫无精神,工作质量明显大打折扣;

以上这些情况,其实是在工作中经常发生的,尽管显得“莫名其妙”,却无一例外会让工作安排陷入被动。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怎样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冥思苦想,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因为那时候我对组织的理解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

我们常说,组织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如果把员工比作盘子,那么静态稳定的组织是这样的: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组织当然是稳定的。

不幸的是,人不是盘子,不会那么整齐、规矩、匀称。而且人有想法,会思考,有情绪,会波动。尤其是在现代,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做出各种选择,尤其对于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来说,“墨守成规”简直是死路一条。

面对这种局面,如果你还死守着“静态”的稳定,希望把组织架构建立好就万事大吉,然后大家各行其是,“一门心思干业务”,那多半是痴人说梦。

不妨换种视角,搭建动态稳定的组织。如果你看过杂技表演,一定记得这种画面: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这种时候,每个盘子的尺寸、重量、匀称都不是大的问题,甚至外界有一定的干扰也不是问题,因为耍杂技的人会动态调适每个盘子的姿态,保证盘子处在“稳定”的状态。

对动态稳定的组织来说,也是一样。组织者不会苛求组织中的人有高度的相似性,而是运用自己的领导能力,对不同的员工进行搭配组合;更重要的是,组织者完全抛弃了“把岗位定好就一门心思干业务”的奢望,而是能够及时地介入员工的工作,甚至对分工进行调整,保证整个组织,以及组织中的每个部分,都保持运行在相对良好的状态。

所以,如果员工要离职,组织者应当早有察觉并了解原因,能挽留则尽早挽留,不能挽留则提前安排好工作交接;如果本来配合良好的两个人忽然闹了别扭,组织者应当发现是某次绩效评定的差异造成,通过谈话解决别扭;如果某人的工作情绪出现波动,组织者一定要迅速介入,扭转趋势,同时限制影响的范围。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很烦:“为什么不能专心做业务,为什么要花精力操心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世界就是这样,只要不是个人贡献者,要完成更大的任务就必须借助其他人,而人本身是高度复杂的动物,“静态稳定”是行不通的。

相反,我见过不少出色的组织者,虽然是专业技术出身,但都认同“为了能做好技术,必须很好地解决非技术问题”,而且处理非技术问题都相当果断有力。既然通常认为“最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技术人才都能保证组织的动态稳定,对其它行业的人才来说,当然不会是什么难事。


本帐号尚未开通原生的“赞赏”功能之前,愿意赞赏的读者请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