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之前写了一篇讲芯片制造的文章《 造芯片真的很难吗?》,本来以为相对冷门枯燥,只有少数人会有兴趣,没想到竟然有引起一些讨论和转发。借这个机会,我想回复一些读者的留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些留言说“这是讲光刻机最清楚的文章”,这肯定是谬赞。关于光刻机的文章很多,一个月之前我也是纯粹的门外汉。一个外行,在业余时间里看了点资料,就能写出“最清楚的文章”?从逻辑上讲,这不成立。

当然,不是“最清楚”,并不意味着“不清楚”,我对这篇文章的信息来源比较有信心。这些年来,如何学习新知识,我大概摸到了一点门道。简单说,就是以高质量的书籍作为基础,建立主干,然后以相关纪录片作为充实,对其中不太了解的细节,通过专业文章进行查证。目前满天飞的“自媒体”文章,也不能完全拒斥,我主要把它们当作浮光掠影,关键不是光和影,而是产生光和影的源头——如果扫过三篇文章,能找到一点值得挖掘的信源,这就够了。

具体到之前的文章,我是先在书里看到了光刻机的专门章节,然后在YouTube上发现有很多关于光刻机的科普视频,甚至ASML和Zeiss SMT自己都制作了很多视频,介绍光刻机、EUV是怎么回事(这一点上国内的厂商确实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我总认为,兴趣是志业最好的引导)。之后搜索了一些行业报道,了解光刻机的若干技术指标细节,以及厂商的合作关系。

说白了,并不是我“更懂”,只是花了点时间收集信息而已。用一个朋友的话说,“这个年代,大部分知识都不难获得,只看你愿意不愿意花点时间精力去搜一搜,先看点靠谱的资料,然后再发表观点”。

还有朋友留言给我指出了两个错误,“虽然无关宏旨,还是希望指出”,这完全没有问题。

一处错误是关于“等离子体(港台翻译成’电浆’)”。简单来说,持续给物质输入能量,它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最后变成等离子体,此时原子结构呈不稳定状态,游离电子撞击原子核,最终形成游离电子、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中性粒子混合的状态。

另一处错误是关于布拉格反射器的原理。简单说,它是由折射率不同的介质组成,光线在介质相交的界面上会产生反射。如果两个界面的距离(也可以粗略理解为“镀膜的厚度”)恰好是1/4波长,则发生相长干涉,反射光加强。如果精确制造多层镀膜,则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增强。虽然目的都是“反射”,但原理和常见的镜子截然不同。

以上两点确实是原文中没有说清楚的,其实只涉及到高中物理,所以一经指出,我还是能认识到问题所在。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承认问题”比“认识问题”更困难。

前段时间看了Maria Konnikova写的The Biggest Bluff,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作者是心理学家,本来希望观察和研究顶级德州扑克玩家,作为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不料自己因此入迷,最终也成了优秀的德州扑克玩家,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了更多的心理学规律。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经验有两点:

第一是“人生如扑克”。打扑克的结果,既取决于你拿到手的牌,也取决于你的牌技,没有哪个因素是统治性的,不能说你拿了一手好牌就一定赢,拿了一手差牌就一定输,也不能说你牌技高就一定会赢。好的扑克玩家不会抱怨自己手里的牌,只会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局。

这很像人生,最终结果既受到出身的影响,也受到后天努力的影响。比较理想的态度和好的扑克玩家一样,完全没必要抱怨自己的出身,同时认真对待人生中的每一天。

第二是“不怕丢面子”。作者观察了很多伟大的扑克玩家,发现他们往往在到达巅峰之后就一直走下坡路。问题到底在哪里?是他们的精力不济,还是运气不佳?作者的结论是,这些都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们“输不起”。在功成名就之后,名气和地位成了负担,他们无法面对失败,对“丢面子”的担忧超过了对牌局本身的关注。极少数长期保持顶尖水准的玩家,从来不考虑“丢面子”的问题,永远只关注如何打好当下这一局。

就我的经验,大多数人,如果之前有一段比较顺利的上升期经历,潜意识里往往都希望这种趋势会一直延续,所以对“走下坡路”的担忧也水涨船高。但是放眼世界,个人的成败兴衰根本是无足轻重的问题,世界永远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前进。所以,无论你已经有多少功名(何况很多时候根本谈不上“功名”,只是“自己觉得自己还不错”),承认错误永远都不是坏事。坦然承认“我就是弄错了”或者“我就是不懂”,看起来丢了面子,其实换来的是视野的拓展和认识的订正,不是坏事。

最后,有个业内朋友慨叹说:这篇文章注定不会刷屏,但是可以肯定,未来一定会被各种自媒体以“光刻机为什么这么难,你一定不知道的内幕”之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花式洗稿,收割更多流量。

不是自夸,但我觉得大概率会是这种待遇,因为我之前写的一些文章已经屡次享受过这种待遇了,好一点的注明来源,没那么在意节操的,改头换面变成“原创”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面对这种待遇,一开始我还觉得有点气愤,现在已经完全看开了。

就像我说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与一位留学生朋友聊天》)。有不少人认为世界是一艘艘船,个人的奋斗就是要尽快逃离下沉的破船,跳帮到安全的船只。但我的世界观是每个人都在雨中前行,努力把自己的伞撑得大一点,让周围人也不被雨淋到,这也是一种追求。

对我来说,工作之外,探索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是雨中前行的一部分。把已经弄懂的东西分享出来,让其他人知道,也是在把伞撑大点,多照顾一个人,就多一份收获。至于有人搭便车,那实在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实在不值得操心。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心到无私心自宽。如今这句话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许多人都知道它的上一句,那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所以你看,如果心宽了,哪怕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也不是只有一种结局嘛。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