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埃塞俄比亚航空的”墨镜侠“A350,摄于浦东机场

前几天我写了《 什么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从737事故的“深度分析”说起》,在各平台都收到一些反馈,很有意思,也给我不少启发。

首先回复一下不少人询问的“波音737Max相继停飞怎么看”,我认为这是好事,同一机型短时间内连续出现两起事故,而且现象有相似性,预防性停飞是对乘客的生命安全负责,值得肯定。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即率先停飞全世界近1/3的737-Max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告里是这么说的

鉴于两起空难均为新交付不久的波音737-8飞机, 且均发生在起飞阶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着对安全隐患零容忍、严控安全风险的管理原则,为确保中国民航飞行安全,3月11日9时,民航局发出通知,要求国内运输航空公司于2019年3月11日18时前暂停波音737-8飞机的商业运行。

民航局要求国内运输航空公司暂停波音737-8飞机商业运行

我以为这个表达是合理的,对于科学和工程的事故,应当遵循胡适先生说的原则:有九分把握就不说十分的话。更何况,第一起事故的完整调查报告还没有发布,第二起事故的黑匣子还没有送检,此时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

既然波音确实有这么大的嫌疑,反对大家讨伐波音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意义,讨伐不是“大批判”,必须有一定之规,必须有正当程序。不说“有嫌疑”,即便真的“有问题”,我们也应当摆事实、讲逻辑、尊重起码的专业知识。不能顶着个“波音有问题”的大方向,就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一口咬定是某个系统的问题,一口咬定波音诚心拖延,一口咬定这是“美国制造衰落,印度制造背锅”。

根据目前能看到的权威可信的信息,上一次事故时,攻角传感器的质量可能有问题,不过当时大家怀疑的焦点并没有像今天这样集中在MCAS上。那次事故之后软件的修改也在计划之中,联邦政府的安全专家和波音公司迟迟没有就如何修改达成一致,加上中间联邦政府关门35天,整个事情的进度就落后了……

如果我们尊重事实和逻辑,综合已知可信信息,是不能得到“波音出事故就是因为开发了一个不靠谱MCAS”的答案,更没法得出“印度程序员应当背锅”的结论。

在我发了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从737事故的“深度分析”说起》之后,我观察了一下各平台的反馈:

  • 微信公众号:绝大部分是理解和赞同

  • 虎嗅:绝大部分是理解和赞同

  • 今日头条:绝大部分是激烈负面反馈

  • 新浪:绝大部分是负面反馈

这里我不做价值判断,但是这个区别大概很清楚反映了不同平台普遍读者群的态度和习惯。

浏览负面反馈,我又有点失望,因为我指出的错误,没有看到任何像样的反驳:

错误一:“海恩法则”不能准确适用飞行事故

错误二:《纽约时报》未报道过“中国飞行员多次反馈737-Max自动俯冲”

错误三:没有搞清楚“涵道比”和“函道”,这属于常识性错误

错误四:737飞机的发动机底部“削平”是从经典款,也就是737-300开始的,不是从NG开始的;

错误五:MCAS读取的不是空速管的数据,而是攻角传感器的数据

错误六:737-Max飞机没有触摸屏,MCAS关闭按钮也不在触摸屏上

这些错误基本覆盖了原文的整个证据链条,如果把错误摘除,原逻辑就支离破碎了。如果要说“波音737-Max飞机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这就是大家的最大公约数,不存在分歧。但我以为这个结论也是最容易的得到的,靠常识就可以,不稀奇。有底线、有责任感的作者应当努力贡献的知识是:安全隐患到底是什么,怎么发现和论证,怎么解除。

最后说一下对各路负面反馈的态度。如果在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我大概还会很激烈地怼回去,因为大家都是讲故事、打比方、用俗语。不过我现在已经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讲故事、打比方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大家观点不同,可以各讲各的故事,各引各的俗语,而且都有来源——举个简单例子,你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就说“每一天都是不同的”,你说“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就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每次遇到这种分歧,真正难是去核实和检验对方表达的事实是否客观准确,援引道理的过程是否有歪曲,逻辑是否有断层……这些工作最有利于达成有价值的、经得起检验的结论,也最考验平时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关于动机的猜测,实在是没有任何必要。至于人身攻击的部分,不理便是,平时也不对其他人做人身攻击。就像我写过的那样: 对他人不怀敌意,世界就少很多麻烦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如果您认为本文说的有道理,欢迎长按识别上面二维码订阅。

“余晟以为”虽是个人号,但只用心做原创,不虚张声势,不故弄玄虚,不带节奏,力求定期更新,只为和你一同探索世界,分享致中平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