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2020年5月27日

老规矩,不定期推荐点不一样的东西。

提起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大概许多人都不记得。不过如果换个说法,“韩国社群面对骚乱的黑人,团结起来,一人一杆枪,在各自的屋顶上共同守卫家园”,许多人就知道了,因为“韩国人有血性”,所以“不怕被欺负”。

最近全美各地爆发示威和骚乱,不少微信群、自媒体又开始鼓噪当年韩国社区的“壮举”,鼓励华人也应当效仿——以暴制暴,自古华山只有这么一条路。

不过持这些观点的人,大概不怎么看英文报道。

三年前,也就是2017年,恰逢洛杉矶骚乱25周年,洛杉矶本地社区组织了大量的纪念和反思活动,当年“英勇”的韩国社群也积极参与。

不过,韩国社群反思的不是“我枪法不够准”或者“我们的枪还不够多”,而是“骚乱为什么发生?”,“为什么我们会被骚扰?”,还有“如何避免这种悲剧重演?”

韩国社区的答案是:这本不应该是黑人与韩国人之间的矛盾,这悲剧来自贫富差距,来自语言障碍。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所以,韩国社群在加强社区建设的同时,也在努力建设与黑人社群的和谐关系。Victor Valley的韩裔美国人协会主席Kieja Kim在骚乱25周年纪念活动上站出来,明确宣示支持:“社群关系是很重要的,黑人、韩国人、亚洲人都没有区别,我们都是人”。

对此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2017年4月29日《洛杉矶时报》的专题报道:25 years after racial tensions erupted, black and Korean communities reflect on L.A. riots,原文链接放在最后。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阎学通老师,许多年前曾经是电视台的风云人物。究其原因,是他曾经被外界标为“鹰派”代言人,主张强硬的对外政策。

不过这都是陈年往事了,如果阎老师今天还算“鹰派”,那么如今媒体上充斥的就是“神雕派”;如果每天在各种媒体上夸夸其谈的才是“鹰派”,那么昔日鹰派的阎老师大概只能算作“鸽派”。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许久没见阎老师发言,最近在清华的访谈里看到他露面。发言不长,却仍然保持了学者的本份,也直接表达了一些观点:

  • 电视台请专家来做节目,不管专家说的对错,只关心收视率;

  • 国际关系的研究已经很专门了,比如拉美问题,不研究拉美的人根本谈不出什么名堂;

  • 国家外交行为不都是为了钱,为钱的绝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 不要相信阴谋论,不要以为什么决策背后都有阴谋,外交许多时候是阳谋,应对能力不到位就只能干着急;

顺带说一句,我是在施展老师的公众号“施展世界”看到这段视频的。之前看施展老师的《枢纽》并不太感冒,但是看“施展世界”的文章,觉得还是有蛮多启发。如果你真的对国际关系之类话题有兴趣,不妨关注施展老师的公众号。

阎学通老师接受采访:这几个外交常识常被忽略

最近缪可馨小朋友的悲剧成了许多人讨论的话题。

在我看来,《‘三打白骨精’读后感》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但也没有那么好,比较大的问题是头重脚轻:之前花了很多篇幅介绍了故事梗概,这段比较生动,细节观察也到位。但白骨精到底如何伪装自己,唐僧师徒如何受骗又如何识破,却没有着墨太多。然后就直接引出了结论: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蔽……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总体感觉这个结论比较生硬,好像是硬生生装上去的,如果没有这个结尾,只是复述故事梗概,反而更自然一些。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我们小时候写作文,免不了也要刻意“拔高”一把,搞出一点“寓意”,否则不会被认为是好文章。

所以,对于一些热捧这篇作文的文章,我总有些不理解:悲剧就是悲剧,客观事实本身是最有说服力也最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通过夸张小朋友的成绩去突出渲染悲剧色彩。

当然更严重的是,其他一些堂而皇之的结论很荒谬。比如说作文是小朋友自己批改的,这不但不符合常理,也很容易搞清楚:比对缪可馨小朋友之前作文的批改,比对其他同学的批改,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不知道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似乎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证据,只有一些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结论。要知道,没有证据支撑的结论,无论说得多么斩钉截铁,都是苍白的。

我比较意外的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参见 回忆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如今仍然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易老师,也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回忆他经历的老师。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大概世界上的学生都差不多,恰恰是因为好的老师给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希望,才受得了糟糕老师的各种打击。

如果要说“正能量”,一名好老师给学生的“正能量”,可能远远超过十个糟糕老师给学生的“负能量”。与其苛求缪可馨小朋友的作文“没有正能量”,不如去反思“为什么没有其他老师来给她正能量,给她信心希望”。就像这篇文章最后说的:

所以,我想告诉缪可馨的在天之灵,以及所有的青少年儿童,袁老师这种人固然有,但天下更有好老师在。

易西门,公众号:一夷以易 由缪可馨事件想起我的几个老师

许多年前我研究MongoDB的时候,偶然知道了有个东西叫TokuDB。当时,MongoDB还没有内嵌压缩功能,吃硬盘很厉害。而TokuDB不但内建了压缩功能,而且客户端与MongoDB全兼容,瞬间赢得了我的好感。当时我还专门写文章介绍过。

那次研究也让我认识了TokuDB的开发者:BohuTang。这老兄一直在深耕存储领域,颇有功力。

昨天他完成了一桩夙愿,写了篇关于存储技术演进的文章:<存储引擎技术进化与MergeTree>: B-tree到Append-only B-tree,LSM-tree到Fractal-tree。虽然我很久没研究这领域了,看这篇文章仍然感觉大开眼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篇文章,无论是分段还是配图,都相当花心思,看得非常舒服。

写优化算法从原生的B-tree到Append-only B-tree(代表作LMDB),又到LSM-tree(LevelDB/RocksDB等),最后进化到目前最先进的Fractal-tree(TokuDB)。

这些算法耗费了很多年才在工程上实现并被认可,研发一款存储引擎缺的不是算法而是“鉴宝”的能力,这个“宝”可能已经躺了几十年了。

其实,”科学家”们已经总结出一个B-tree优化魔力象限: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横坐标是写性能,纵坐标是读性能,B-tree和Logging数据结构分布在曲线的两个极端。B-tree的读性能非常好,但是写性能差。Logging的写性能非常好,但是读性能差(想想我们每次写都把数据追加到文件末尾,是不是很快?但是读…)。在它们中间有一个优化曲度(Optimal Curve)。在这个曲度上,你可以通过增加/减少一个常数(1-epsilon)来做读和写优化组合,LSM-tree/Fractal-tree都在这个曲度之上。

https://bohutang.me/2020/06/20/clickhouse-and-friends-merge-tree-algo/

不管你是否研究存储领域,只要你对技术有兴趣,我都推荐你阅读这篇文章。

地址:https://bohutang.me/2020/06/20/clickhouse-and-friends-merge-tree-algo/

最后,祝你周末快乐。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