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2019年,在布拉格

这个公众号已经到了说“江湖再见”的节点。

具体来说,因为拿到了德国工作签证,工作上,有接近全新的业务要掌握,近乎全新的职责要承担;生活上,全家来到欧洲,开始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包括学说新的语言。

几点感想。

我一直不理解但也好奇的是,在如今看来信息流通速度极慢的年代,做工程师的父亲为什么在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刚创刊不久就发现了它?他先是给我讲上面的故事,然后是读,再往后是引导我自己去看。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是怎么做到的?也许,下次应该正经问问他。

不过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一直看了十多年的《童话大王》,比同名动画片要早得多,更早收获了更多的乐趣。

《童话大王》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印象之一是:舒克和贝塔开办了航空公司,历经劫难之后终于走上了正轨。这时候他们却选择把航空公司留给其他小动物,去开创了全新的冒险。

我必须承认,“冒险”一直吸引着我,但不是时下流行的那种“冒险”——时下流行的“冒险”大概是种标签式思维的二分法:你不敢冒险,你就是墨守陈规,就是怯懦;你敢冒险,你就是挑战自我去改变世界,就是勇敢。

在我看来,“冒险”意味着懂得取舍,去迎接未知的挑战,收获新的体验。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是和“稳定”不冲突的,“稳定”不是静止,而是避免太过剧烈的波动,寻找适合自己的重心和节奏。

我小时候学游泳,父母陪着练习了很多年都学不会;后来有一次自己跑去游泳池,(在救生员的注视下)径直跳到水里,忽然间就会了。这段经历告诉我,“冒险”的前提不是凡事都准备妥当之后,变化总会有些风险的。放弃对“稳定”的执念,勇敢去迎接有风险的变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与家里LD聊天,感叹我们的成长环境相差迥异,但又难得殊途同归。

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读书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本事,成年之后能自立。即使你没读多少书,也可以靠本事自立”,强调的是“打拼”;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读书很重要,不论如何都要多读书;知识就是力量,没有知识是被人看不起的”。

这些年下来,她发现真正有知识的人很了不起,平时聊天都特别愉快。而我明白了世界上还有许多知识是书里看不到的,还有各种辛劳是书上不会描述的,不承认这点就可能对世界存在各种偏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冒险,但我们又都找到了一种新的稳定,成就了不一样的自己。

也和朋友聊天发现,同样是“努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年轻时候的“努力”,目标和方向相当明确,像用力生长的植物,直指蓝天。或者是要赚多少钱,或者是要升到什么职位,或者是要买什么东西。

不那么年轻时候的“努力”,目标和方向却不那么明确了,像植物长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到了开枝散叶的时节。这时候的人,更在乎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希望在有限的人生里体验多样的生活。

我当然希望做事情的时候能全情投入,专注向前。但我同时也希望,在累了的时候,在朋友和家人需要的时候,自己不会被工作捆住,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应付。

而且我必须承认,自己对“买房买车”没有什么执念甚至兴趣,业余时间虽然喜欢多看点书,但也还有很多其它和读书“不那么相关”的事情想做,比如骑摩托远行,去火车站卖几回艺,去蓝天白云之间跳几次伞,去近距离看看航展,去逛逛电影《桥》的取景地……

所有这一切都与钱没什么必然联系,也不需要晒,甚至都不需要外人知道,但做了就会让人很满足。

人在德国之后,这个公众号会有什么变化?

首先是时间上。估计要花不少时间来适应新环境,重新建立生活的节奏。但是同时,因为工作时间更有节奏,定时上下班不再是奢望,估计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阅读、思考。

除此之外,我想主要的变化大概会是在风格和题材上。对之前的工作和生活,会更多从总结和反思的角度展开;读到的新闻和故事,仍然会及时与大家分享(之前写的“阿波罗8号”的故事当然也要写完);之前的连载和零散写过的一些内容,也会集中整理出来,“二次登台”,精彩不输。

另外,还有新鲜的生活见闻和感受分享给大家,包括工作上面临的新挑战。

就说个最近的吧,团队里有德国员工执意要公司给他配备20欧元的人体工学鼠标,并且专门找医生开了证明,证明“此人的身体情况必须使用此款鼠标”。

这种情况,管理者要如何应对?坦白说,在中国我当然知道如何应对,但是在德国,我还不熟悉习俗和法规,没有明确的办法。

另外,如果希望去其它国家体会不同生活,想了解德国的生活及如何去往德国,欢迎给我留言。如果感兴趣的人多,我能专门给点现身说法。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下一句是“江湖再见”。欢迎继续关注我的公众号。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如果您认为本文有意思,欢迎长按识别上面的二维码订阅。

“余晟以为”虽是个人号,但只用心做原创,不虚张声势,不故弄玄虚,不带节奏,力求定期更新,只为和你一同探索世界,分享致中平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