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is post

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周六,上海进入一年一度的梅雨季。我坐在闷热潮湿的家里,用散落的照片和只言片语,试图拼贴复现出一些记忆中的东京光景。

时间回到上周五的傍晚,忙完手头工作,乘坐地铁二号线预备从浦东国际机场出发。列车驶过奥特莱斯附近,透过玻璃窗看到了附近正在新开工的高架桥基建项目。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和刚在上海落定工作的同行伙伴发着wechat消息,还在讨论今晚如何见面,轻轨便很快抵达了终点站。航站楼位于迎宾大道6000号,这是起点亦是终点?不远处的指示牌此刻并没有给出答案。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来来往往的出租车各站停靠,我想象接机的人举着牌子,满怀期待地候在出口处,翘首以盼。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提前一个小时顺利到达了登机口,我找到一个带充电插头的座位,等着和同伴汇合。目光眺望着窗外灿黄日落,耳机里放着的是苏打绿的《地平线》。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团员小威,写的是他从信仰中得到救赎、得到盼望、得到改变的感受。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这次东京之旅,恰好缘自于苏打绿《二十年一刻》东京站表演,另一位同行朋友已提前一天到达,沉浸式地观赏了这次(能去的)亚洲站的最后一场。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非常感谢有着出国经验的她为我们搜寻了不少入境、酒店和交通出行的攻略,让第一次去东京还有些紧张的我们笃定不少。

话说回来,去东京大概要提前一个月的时间淘宝找旅行社办理签证,当中穿插着请假、买机票、预订酒店、行李打包等各类琐碎的事务。如果条件允许,倒是可以一次性办个三年/五年多次旅游签证。

毕竟日本有很多热门的旅游地区,比如关东(东京&东京周边的富士山、镰仓、厢根.etc)、关西(京都&大阪.etc)、北海道和九州(冲绳)等。

日本行政区划为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以上为一级行政区;二级行政区为市、町、村。比如日本首都东京,不是东京市而是东京都。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日本大部分时代的首都和核心发展区都处于奈良、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不过,十二到十四世纪的镰仓幕府,以及十七到十九世纪的江户幕府(德川幕府)先后选择镰仓以及江户(东京)作为该政权的政治中心,让关东地区踏上了日本历史舞台。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令和七年(2025年)日本的首都圈是以东京都为中心,加上周边的千叶县、神奈川县和琦玉县等组成的一个商业文化中心。此处有一个冷知识,东京其实仅是日本“事实上的首都”,而并未在法律上得到明确认定。

首都圈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地铁、轻轨是无缝对接的,所以很多人平常是双城生活,在东京上班,其实居住在周边的千叶、神奈川或者琦玉县,这点也和上海很像,类似于中国的上海、昆山、苏州这样的一个关系。

飞机准点起飞。机上无免费餐食但有美妆推销,春秋航空的空少也是生活不易,有种电视频道购物节目现场导购的古早味既视感,哪怕躲去卫生间里还有个声音外扩的小喇叭。我们在行程中随身带着零食和水杯,在飞机上眯了一小会儿解乏。

东京时间晚上十点五十分,飞机降落在羽田机场。虽然比起成田机场离东京市区更近,但赶往市区的时间还是有些紧张的,离前往酒店的末班地铁时间就只有一小时左右了,幸好用入境QR码(Visit Japan Web)出境和找托运行李比想象中便捷。

但头疼的事随即而来,我们要直面东京复杂的交通枢纽。东京的地铁图比上海和香港的地铁图还要密集好多,进进出出游走在国营铁路、地铁与私铁交织的地下迷宫里,像只钻出站就懵逼的满头大汗的地鼠。
(PS:行程后面两天我熟悉了google map导航就觉得坐地铁好好玩,哈哈)

浅草线零点末班车上,年轻乘客塞得整个车厢满满当当。黑灰标配dresscode的精致上班族,下车时非常礼貌地说着すみません(sumimasen),偶尔感觉又有一点冷漠,大概这就是西装笔挺与微醺放松的反差感。

东京像很多大城市一样,可以说是“a little bit of everything(什么都有一些)”,而且很符合我对日本「守序」的刻板印象。非要说有什么特别的话,前卫和传统的冲突与融合,大概也是在东京最为明显吧。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这些感受是后来才有的,当下的那个火急火燎的时刻,刷西瓜卡出不了站,用英语加手势和站内列车员比划,问路时遇到一群打扮时尚的日本年轻人,因为文化不同语言不通而疑似被讪笑,气得同行伙伴想骂八嘎(此处划掉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朋友在wechat上传送讯息给我,问我是否安全抵达,我说还在东京地铁站面对现实。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戏剧性,在这个差点就错过终电的夜晚,竟然用日剧跑的方式看到了远处的东京塔,隐藏在高楼林立的黑夜里,璀璨靓丽的同时还显得有些低调。

反应过来「原来那就是东京塔」的时候,和伙伴已经忙着换乘进站了。没来得及拍照,但此刻闭起眼睛还能回忆起那个画面,因为这里是我第一次走到日本室外的马路上,气喘吁吁地大口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仿佛好像可以逃离一些事情一样。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酒店订在日本桥附近,从人形町地铁站扛着行李箱出来的那一刻,目光所及再次被震撼,眼前的这家小店位于十字路口,暖暖的灯光照度刚刚好,金灿灿地十分漂亮。

这样街头的景象是我未曾在国内看到过的,上海那些小布尔乔亚的马路,譬如长乐路也好安福路也好,当然有自己的风貌特色,但少了这样一眼让我触动的感觉。

终于走到离酒店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了,感觉人一下子放松了许多,在全家便利店结账的时候不自觉地和东南亚的收银小哥说了句中文的谢谢,不知道他能不能听懂(笑。这个北海道的浅绿色面包还挺好吃的。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朋友从酒店下楼到便利店门口迎接我们,转头看到熟悉的面庞真好!在她的带领下终于完成了今日的小目标:赶在凌晨一点前check in。

端午节预订酒店虽然房价上涨(740元/人/晚),但是住下来确实物超所值,酒店房间有很多日式的细节和巧思,10平米刚开始觉得很小,得益于动线的设计和鹅黄的光线,不会觉得很挤。之后等分享在胶囊旅馆居住体验的时候,准备再详细展开说说。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这是在东京的第零夜,因为各式各样的因缘际会,来自不同城市的人在时空的节点短暂地合为一条地平线。

凌晨五点十五分被窗外呼啸而过的消防车鸣笛声扰醒。新的一天探索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