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并非盲目反抗,完全抛开标准,而是不再被不合理的外界规则所定义,在独立思考之后,重新建立自己的标准,自我约束。

💬 Deep Dive

新年好啊!

过了 26 岁,家里同辈的亲戚又结婚生子了,春节回家便免不了要被催婚。

好笑的是,亲戚比家人更卖力,总是见缝插针地,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把话题引到结婚生子的这件事上。

而当我反问为什么时,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祖祖辈辈都这样。

那么祖祖辈辈都这样,就是对的吗?

1、反叛

张春在鲁豫的播客里说:

抑郁、抽烟、拖延、懒惰等等坏习惯,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因为这个世界的权威在指使你做所谓的好的选择,老有人让你做什么不做什么,你为了不听别人的,你为了自我选择,你就选择这些选项以外的选择,通常是所谓的坏的选择。

曾经,她为了戒烟,失败过很多次。可最后一次戒烟,却在一瞬间就完成了。

因为在那一刻,她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抽烟,也没有谁可以再左右她抽烟。她不再需要为了不同而不同,为了反叛而反叛,于是戒烟便水到渠成。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做出另类的选择,不是内心真实的反映,而是为了反抗那些规训的标准,为了不被人左右。

但这样的反叛,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反而会把我们推向另一种束缚。

2、独立

年前刷到一个詹青云的新国辩切片视频。在这个视频里,詹青云被问到「如果女性爱美是不自由,那么邋遢和和随意是自由的体现吗?」

詹青云回答到:

自由,是从审视的规训当中解脱出来,而不是从某一种具体的形象当中解脱出来。
不是要给女性套上新的枷锁,认为爱美是不自由,所以不允许爱美。而是说,要超越这套标准去追寻自由,真正的道路只有一个,就是不在意这个标准。

自由,不是故意去违背祖辈的规训,不是反对一切传统,而是从社会默认的标准中跳脱出来,即便最终我们所做的选择和祖辈的期待相符,但是这依然是自己的决定,而不是从众的行为,更不是为了反抗而反抗。

自由的关键,是做出一个「独立的选择」,无论它是否符合外界的期待。

3、约束

不再为了反抗而反抗,不再在意默认的标准,便拥有了表达和行动的自由,便可以独立地替自己做主。

柴静如今的状态,便是如此。从央视辞职十年后,她开始以独立媒体人的身份,重新回归到公众的视野,在 YouTube 上自由创作。

因为她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媒体机构,所以她不受任何立场的束缚。她最大的自由,便是只需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自己的专业主义标准,来无限制地提供多元、一手的信息。

崔永元评价柴静,说她非常克制。不过分感性,不轻易下结论,在爱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情况下,还能够不冲动,还能够照顾事实,尊重真实。这很难得。

自由之后,不是放弃一切标准,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地基础上,重新建立自己的标准。

我佩服柴静,我喜欢柴静,她自由、她冷静、她克制、她真诚、她勇敢。

Fin

真与假,对与错,从来与祖辈的规则无关。

自由并非盲目反抗,也不是完全抛开标准,而是不再被不合理的外界规则所定义,是在独立思考之后,重新建立自己的标准,走自己的道路,不在意外界的期待。

💎 Curated Gems

1

在 B 站上看到烂板凳,比任何人体工学椅都强吗?这期视频,收获了一个比较反常规的结论:一张合适的桌子,远比人体工学椅重要。

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腰酸背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桌子高度不适合,无法垂直支撑手肘手臂,导致身体前倾,背部受力严重。由于身体前倾,或者后仰,身体的重量,没有垂直落在坐骨上,就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我们会被定型在长时间静态姿势最久的那个状态下。

2

42 章经创始人曲凯,在对 2024 AI 年终总结时,分享了 2 个对我很有启发的信息:

  • 前微软 CEO 纳德拉说,比尔盖茨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一直在跟他强调,数字领域只有一个类别,就是信息管理。
    • 而 Agent = 信息+行动,Perplexity 或许是一家 Agent 公司,帮助人们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并且帮助他们完成所有任务。比如,它可以向你提供最符合你需求的某一双鞋,然后你可以直接「原地下单」。也就是,可以在一个地方搜集所有信息,完成所有任务,而不需要去在多个应用里用 Workflow 来解决问题。
  • AI 对 SaaS 行业付费的改变,或许会以从软件提供服务的结果来计费,而不是按使用权来付费。

3

春节假期,DeepSeek 火遍全球,紧接着 Claude 的创始人 Dario Amodei 发表万字长文,呼吁白宫加强对中国 AI 的监管。在硅基立场的这篇文章里,读到一个很讽刺的观点:

还是忍不住感慨一句:美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的核心人物——无论 OpenAI 的 Sam Altman 还是 Anthropic 的Dario Amodei,甚至包括 Meta 的扎克伯格和 Scale.ai 的 Alexandr Wang,他们和他们的事业接受美国“国家主义”的规训是如此的自然和迅速。
而中国的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家——最新的代表就是 DeepSeek 和他的创始人梁文锋接受的“规训”则是世界主义和全球化的。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One More Thing

春节在读《社会性动物》(第九版),在豆瓣上看到一些读者评价这本书的翻译不是很好。看了三章,确实觉得读起来有点累,书里大多是实验内容,翻译也比较生硬。准备再用两周的时间慢慢读完,不过分要求自己。

而后,还想把李松蔚的《心理学讲义》给看完,这是得到专栏的书稿,粗看了一下,要比《社会性动物》易读很多。

所以 2 月份的读书主题是心理学。

2025 年打算只读 20 本书,要求自己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囫囵吞枣了,而是要更仔细更耐心地去读。

想更系统地读书,实际上是想去探寻认知的边界。因为当你摸到了边界,也就没有了太多慌张和恐惧,就像手握地图,胸有半成竹,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知识去做判断。

就像游历了很多城市,就知道了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异同,不只是做出不后悔的居住选择,还能够在日常中更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