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好,你没有看错,这是一个很正式,很“公文化”的标题:因为公众号推出了付费订阅功能,有必要出具一份关于“付费订阅”的通知。

其实这则通知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

我不会搞付费订阅,这不符合我的设想。

我能做到的是,坚持让自己不断有(尽量高质量的)输入,有时间再做些(尽量高质量的)输出——就是这个号一直以来的更新了。因为时间、话题等等原因,也许我看了三本书,只能分享其中一本;也许我看了十篇文章,只会分享其中一篇;也许我想了十个问题,只会在这里讨论其中的一个。

不过,哪怕输入十分,输出一分,我仍然觉得这是有意义的。因为相信我们都不是“知识付费”的局中人,这个公众号的价值也不是去改变什么观点,而是让大家在业余时间相遇。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师曾在课堂上怀念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老先生们都还在教书,夏天的傍晚,大家在图书馆后的梅林里畅谈,有人带来很便宜的酒,就着青涩的梅子,或吟诗,或聊天,是值得一直怀念的时光。我说的“业余时间相遇”,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一定要付费,就类似把梅林圈起来再建一个售票处,果真如此的话,感觉一定大有不同。

我不希望每个人都一副学究的面孔,不希望每个人都热爱读书,热爱读“好书”。我希望的是,每个人,不管在做什么,也不管收入如何,业余时间还能保留一点好奇心和趣味。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第一反应不是深明大义的“对不对”,而是想想“是什么”和“为什么”。评论现象不是永远享受“你看我又说对了吧”的喜悦,而是时常遇到“竟然还能这样”的意外,时常坦然承认“原来我之前不知道”。

我还希望,如果你想增长知识,起码要多一点真知识,就是不那么容易被反转、被动摇的知识。比如关于新冠病毒,我在二月初就介绍了GISAID网站,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全球疫情统计数据图,Nextstrain的毒株基因分析图谱,应当算是国内最早的相关文章了(参考 GISAID + github + Nextstrain,对抗疫情的国际接力)。

如果你真的了解了这些,知道全球各国的科学家是如何合作分析病毒起源和演化的,就知道各种所谓的“惊天反转”,除了消耗手机电量与增加阅读计数,完全不值一驳。 我想展现给你的,正是这种“知道了,就不会再被蒙蔽”的知识。

追求知识是好的,但我之前反复敲打过“知识付费”:“知识付费”不等于追求知识,付了很多费也不见得有多少知识。正因为如此,我对“付费阅读”没什么兴趣。当然,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我有正式工作,这里只是业余写写(顺带赚点生活费);第二,如果有明确营收压力,写作时难免会受各种影响。

一旦认定从公众号赚钱没那么重要,生活就可以诚实点,也轻松点。你看瑞幸出事之后,有不少之前看起来还靠谱的作者在忙着删之前的文章呢;退一万步说,不需要为商业化吸引那么多关注,风险也小一点嘛。

最后广播一条消息

我时常感叹,这个世界许多时候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路搭桥无尸骸”。IT培训这事,重心在“赚钱”的培训机构往往收到了大量关注,老老实实把重心放在“教人写程序”的专业人员,却经常得不到什么关注。

这公平吗?似乎不公平。但出路在哪里?老实说,我也不知道。

我的朋友,国内Python社区的元老,Zoom.Quiet“大妈”的“蟒营”培训,虽然是小本经营,毕竟有口碑在,目前已经开到了第七期。对学习编程有兴趣的朋友,或者是烦了Excel想另辟蹊径的朋友,都不妨认真看看。如果你本身不感兴趣,但身边有朋友感兴趣,也欢迎转发给他们,谢谢。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如果你还不了解“蟒营”,这里有几篇介绍文章,可以参考。如果你决定报名,记得报上我的名字,享受专属折扣。

拙见/ 什么是蟒营™?

一个自毁倾向社区的形成

我是怎样开始学习编程的?

我衷心祝愿,蟒营能在大约80年后上演另一场“小本经营变大买卖”的奇迹。1942年,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群岛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也是美军从战略劣势走向战略优势的转折点。而美军最初的作战计划,就是“小本经营”。

也可以点击“原文链接”直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