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2020年4月2日,傍晚散步

有不少读者留言希望我注意安全,在这里统一表示感谢。同时也有不少朋友询问德国的情况,所以书接上文《 洛阳亲友如相问,德国疫情是这般》,继续写一点。

最近超市明显充实起来,之前空荡荡的很多货架又摆满了商品。之前缺货的鸡蛋、牛奶、土豆等等已经丝毫看不出紧缺的迹象,唯一还没有填充的是卫生纸,你只能看到“每人限购两袋”的告示和特价的标签,但一袋卫生纸也买不到。不过好玩的是,我问周围的德国朋友,大家都说“到处都买不到卫生纸,不过之前已经买了很多了”。

周围的超市都已经限制人流,要求推购物车进入,用完的购物车有人统一消毒。现在的超市,从早上7点开门就有不少人排队等着进入,和之前大不相同。不过我在几个不同时间点去超市,发现之前人少的时段如今人变多了,但之前人多的时段如今人也变少了。看来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人多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去超市。

超市里已经开始有戴口罩的人,但不多,主要是老年人。相比之下,戴手套的人更多,有几家超市的收银员全都戴着口罩。

如今在超市里购物,似乎也有一丝紧张压抑的气氛。主要是说话的人少,大家都静悄悄的,而且主动保持着距离。不过,在交汇和让行时,仍然可以看到善意的微笑,有些年轻人甚至会故意眨眼神秘一笑,表示欢迎。

政府出台的禁足令,除了超市、加油站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场所,其他机构和场所一律关闭,预计最早开放日期是4月19日(目前看来一定要推迟)。政策同时要求,除了上班、购物之外,没有正当理由不许上街。如果要上班,必须随身携带一张证明,以备检查。所有两人以上的公共集会都被禁止,如果被警察发现,将会遭到驱散——本地警察每日公布昨日驱散了多少起聚集事件,通常数字是四十到五十起。

其他“正当理由”包括遛狗、遛娃、全家散步。结果就是,平日里热闹的街道人际全无,下班时间之后,森林和绿地边散步的人数却比之前多了很多,平时冷清的小湖边都有十来个人,都是一小群一小群,与其他人保持着足够距离,见面也只是远远微笑。

虽然大部分人都呆在家里,但相关的政府机构仍然保持运作,不停发布消息。比如本地主管教育的官员就告诉家长:家长不应当,也不可能取代幼儿园和学校老师的作用,小孩在家的学习时间不应当超过在校学习的时间。在本市最初的两例死亡之后,市长发表了一篇真挚的讲话,“这是一条悲伤的消息,虽然我们早就知道这一天必然会到来,但它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与我们设想的完全不同”。

另外,尽管德国人喜欢计划,热爱逻辑,但计划和逻辑不能覆盖一切,仍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解决。

本来,政府出台政策,为减少感染风险,要求高速公路的休息区尽量关闭——德国的高速公路除了带加油站的“服务区”,还有大量只提供厕所的休息区。考虑到高速公路车流降低了很多,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快就听到了卡车司机的抱怨:卡车无法进入休息区,卡车司机无法如厕,会严重妨碍卡车的运输,而卡车运输是保证超市供货的重要力量。卡车司机迅速通过行业协会要求政府解决问题,两天之后,政府就改变政策,规定卡车可以使用休息区。这样的反馈和调整速度,得到了民众的好评。

那么,疫情有没有刺激不友好的举动?从我个人经验来说,除了在超市里被毛头小子叫“Hey, Corona”之外,其他一切正常。

前几天我家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恰好遇到“邮递员爷爷”来送信,老人家还逗了他几句。有一天傍晚我们在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骑自行车,遇到一个坎过不去,旁边散步的夫妇赶紧过来帮了他一把。

顺带的,我还在街上和警察打了第一次交道。有一天散步回来,快到家的时候,小朋友骑车跑在前面,眼看着他拐过一个路口,马上就到家了。忽然,巡逻的警车停下来,警察降下窗户询问我们。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在检查街上的聚集行为,准备拿居留证明给他看,后来才知道他停下来是因为看到一个小朋友单独在街上骑车,当时又没有看到还在路口另一侧的我们,所以要确认我们是否监护人。搞清楚之后,警察笑着说:“好,那就没问题了,再见。”

我自己总的感觉是,对于此次的疫情,德国之前的确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感染人数上来的那一周,四下里都弥漫着恐慌的情绪。不过紧接着,3月17日晚上,默克尔总理发布电视讲话之后,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尽管形势很严峻,但大家起码了知道现状是什么样,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要做什么。看来,尽管对全国民众发表电视直接讲话的办法已经有年头了,如今它仍然是危机时刻团结民众、振奋民心的有效手段。

数据显示,大多数民众对于默克尔政府都给了好评,德国公共广播联盟(ARD)的调查结果是,72%的德国民众对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表示满意,相比之下,三月初有六成民众不满意政府的作为。顺带的,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这段时间支持率大涨,来自绿党支持者的赞赏也很多,自民党和左翼政党的看法比较多元,唯一的例外是极右翼的AFD(另类选择党)。

当然默克尔也不是“口惠而实不至”。对于因为疫情无法开工的企业,政府直接给员工发钱,依据个人情况的不同,数额相当于正常工资的60%-67%。同时,贷款可以暂停支付三个月,房租也可以延迟支付,如果父母收入减少,政府会提升每个月给小孩的儿童金,如果员工坚持上班,则这段时间企业发放的奖金无需纳税……我周围的德国朋友普遍觉得,这些政策免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愿意安心配合政府共渡难关。

大家能“镇定”应对疫情的另一个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有复杂立体的报道。我自己感觉,欧洲媒体对疫情的报道没有明显的节奏,不会今天大家都集中报道一条好消息,明天又蜂拥追捧另一条坏消息。有无处安放的棺木,也有阳台上的音乐表演,有警察在街头驱散聚集的人群,也有年迈神父主动让出呼吸机留给年轻人……

各种报道扑面而来,确实有几分“休戚与共”的感觉,但是在深深的无奈中,也看到平凡人的乐观。我还在意大利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比了往日的祥和生活和如今的张皇失措,非常感人。

回头说德国,不少人一说起西方国家就是“自由绝对不可侵犯”。这大概是刻板印象,起码对德国来说,绝大多数德国民众也相当认同“社交隔离”,调查显示民众支持率达到了93%。这也可以从生活经验中得到印证:尽管本市每天仍然有几十起“驱散”,但这是在所有人都自觉遵守禁足令,没有任何“小区管理”等强制措施的前提下发生的。

同样改变的还有德国人对隐私的态度。德国人是很重视隐私的,不少人的求职简历上不会提供电话号码,还有很多人坚持使用现金而拒绝使用信用卡——为了不让银行知道自己的消费明细。但是最新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德国人愿意在手机上安装跟踪软件,提供数据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警告感染风险。放在平时,这是不可想象的。

有许多报道提到了,从全世界来看,德国的感染人数虽然不少,但死亡率却一直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除了政府应对得当,我以为还有两个因素也不容忽略:

第一是德国检测人数很多,检测能力比较强,最近更有报道说可以从日均4万例提升到20-40万例,同时检测准确率保持不下跌。提升检测能力,是对抗病毒的重要手段。前两天比尔·盖茨接受The Daily Show主持人崔娃访谈时也说,在疫苗没有出来之前,各种数据的基准不同,无法比较,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检测能力,这样得到的数字才最有参考价值。

第二是德国的医疗资源相对充分。据报道,德国近期新增了1.2万ICU床位,总共有4万床位,3万台呼吸机,目前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有两千多人,已经全部住了进去。所以德国除了诊治自己的病人,还接收了来自意大利、法国、荷兰的病人。

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前些年欧洲流行一个理念,更少的医院,更集中的医疗资源,能给病人更高质量的服务。北欧、荷兰这样的国家已经提前实践了,而德国相对比较保守,这次反而因祸得福。不要以为欧洲就是铁板一块,国内经常说“欧洲一个国家就和我们一个省差不多”,其实欧洲各国的差异远大于中国各省的差异:丹麦已经可以算无现金社会了,德国还保留着用现金的习惯,荷兰的房屋楼梯都是又长又窄,瑞士似乎人人都可以说英法德意四种语言……。

第二是德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不能直接指挥各大州,所以各州在医疗方面的重复建设也不算少——在欧洲大陆上,德国对于联邦制的重视似乎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相提并论,因此柏林“其实没什么了不起”,地位完全比不了巴黎——尽管如此,从此次各国的表现来看,德国整个国家作为欧盟龙头老大的地位只会更加强化。

总之,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不管身处何方,都能幸福健康。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