みなさん、お久しぶりです。

大家好久不见。

过去一个月互联网消息依旧是被AI轰炸的状态,回归到设计本身,首先介绍我们亲爱的小宇宙App设计师朋友Pan的电报频道,收集了各种各样新奇好玩的设计推特: https://t.me/designertweets 。经常能刷到新颖的设计,能极大补充灵感来源,覆盖面也非常广。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另外还有老朋友地心引力的电报频道,这里更多是有趣的文字内容,结合了生活与科技的思考产物同样具有魅力: https://t.me/bigwalnut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新的机会

进入正题,这个月又是信息爆炸的一个月。chatGPT开放了API,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公众使用,同样最近开放的notionAI也大获好评。由于门槛降低,各种基于Ai的应用层出不穷。人工智能现在获得的关注度是过去的上千倍,但是技术本身的进步远不及关注度。不过这其实对于builder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所有人都跃跃欲试。新的机会也意味着爆炸的信息量,如何将海量信息转化为创造的土壤,是我想要探索的事情。

Newsletter、电报频道、推特等社媒以及书籍是我目前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虽然刚刚大手一挥又塞给了两个电报频道给大家。但我其实也完全看不完每天的讯息 ,同时又能深刻感受到自己生活在由自己倾向于摄入的信息所造就的世界里,被左右着一言一行。

(以下英文片段来自《 How Ideas Grow》)

Every product we buy, every job we take, every relationship we have, and all the decisions we make are based on narratives—stories that explain how the world works and what’s going on in it. The narratives we believe determine our actions.

A few examples: You heard AI is going to change everything, so you quit your job to build a startup using GPT-3.You heard countless stories about true love in movies and books, so you broke up with your girlfriend because it didn’t feel the way you thought it should.

我们买的每个产品,开的每个玩笑,拥有的每段关系以及所有做的决定都基于叙事——那些解释这个世界如何运转和什么正在发生的故事。这些我们深信不疑的叙事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比如,你听说AI即将改变世界,你辞掉了工作,基于GPT-3创立了一家初创公司。你看了许许多多关于真爱的书和电影,所以与女朋友分手了,因为你觉得那不是你想要的感情。

处于信息接受方的自己,是处在被构造的(世界观里的叙事丰富的过程)。信息是具有侵蚀性的,如何将重重信息化繁为简,提取真的适合自己的东西,只能是通过实践,去将外界信息转化为自我能够利用的东西,最终能进行自我创造。


让想法生长

“Having a shared set of narratives, concepts, and symbols is the basis, ultimately, for all culture — religious, national, ethnic, commercial, scientific, etc. How can you operate in biology if you’re not familiar with Darwin? How can you operate in tech if you’re not fluent in Aggregation Theory? You can’t. Even if you think the ideas are wrong,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m so you can understand the things the people around you are saying and doing.”

共享一组叙事、概念和符号是所有文化(宗教、国家、民族、商业、科学等)的根基。如果你不熟悉达尔文,你如何实践生物学?如果你不精通聚合理论,你如何在技术领域运作?即使你认为这些想法是错误的,了解它们也很重要,这样你就可以理解周围人们所说所做的事情。

在过去一个月,我每当看见有意思的AI应用场景就会去实验一下。

比如我尝试为朋友的产品Bluechip做一个App icon,起初的prompt并不能生成靠谱的结果,尽管加了flat design的限定词,也经常生成出过于拟物化的图标(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后来在推友的建议下,先是通过chatGPT将中文描述转化为英文,重新输入Midjourney后效果好多了。至少是生成出了扁平结果,但总体还是需要精简和后期加工。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同样,在过去一个月也试用了不少其它Ai产品。然而比较让我失望的是,目前除了midjourny在帮助做logo上有明显提升,其它产品没有太多能帮助我提升工作流程的。非工作领域的话,应该就是chatGPT帮助我学习日语了(误)。不管是做ppt还是生成图片,目前的工具并没有太多帮助。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我去思考,如果我想做一个比它更好的产品,应该怎么办?

推荐一个国外的AI工具集成网站: https://allthingsai.com/

最后再聊一下web3:时尚行业永远是敏锐的,从他们的经历寻找灵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链接: https://twitter.com/rubywxt1/status/1632531475919953922

An image to describe post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