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展信佳,新年好呀!
收到信的你应该已经静待春节了。如果还在工作的话,希望是处于一种闲散且松弛的状态。
不知何时起,我会用假期长短来衡量一个节日本身的价值。不知这是否也算是,某种异化。但是也不会真的停下来在意这种事儿。
不知道你会不会也是这样,每个假期都在忙于各种在工作日无法做的事情。比如把一周积攒的衣服洗了、打扫和收拾一些平时随手放着的东西;比如问候父母、亲朋,和关系好或者想要关系好的人约饭聊天;比如给自己的兴趣爱好们浇水施肥。折腾下来,放完假感觉比上班还累。
于是不知不觉就会忽略了更深的”自己“,忘记一些也很重要的事儿,比如给自己内心打扫卫生;问候一下自己过得好不好;给自己一个拥抱说声一年来辛苦了;以及让自己静静的什么都不做。人还是真的需要 真的 休息。
这个假期打算试着更自我一点,更放松一点。
希望可以。
祝你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也能有自己的舒适节奏,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豆瓣2023年度读书榜单
一到年底就很怕这种榜单,它们总是阴魂不散地杵在眼前提醒我:去年的书看完了吗?
选择视而不见。
但是就像会从遮住双眼的指缝去看恐怖片一样。我也总忍不住,会点开链接,看看有没有错过什么好东西。然后就:一堆想看的书,加入了已经臃肿的待看书单。
算了,放过自己吧。
说回这次的榜单,十本年度图书一本都没看过,看了看介绍,感觉应该会喜欢这两本: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和 《同意》。
前者让我想起多年前很喜欢的一本书叫《一个一个人》,也是口述历史。后者则和之前流行过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着非常相近的题材,都是未成年人被成年人利用不平衡的关系而侵害。但是大概率和《房思琪》一样,我没有且不会看。我有点看不下去这种东西,会很难受。之前看 清水洁 的那两本纪实就难受得不行。
作者瓦内莎·斯普林格拉以冷静、精确而坦诚的文字,讲述了自己14岁时被年长她30多岁的法国作家G引诱、控制,并发展出一段畸形关系的经历。关系破裂后,这段经历仍被G作为文学素材一再书写,他在文坛也声名愈盛,而瓦内莎仿佛被囚禁在文字中,失去了诠释自己人生的能力,永远停留在十四岁。
书单后面一本今年有点意外的书—— 《投资第1课》 。这本书我忘了是怎么想的,买了一本实体的,结果打开一看,恰恰就是前不久在 有知有行 看的全部内容……所以……这也算是,投资第0课?
顺便说一句,虽然名字有点俗,但是我觉得这个书或者说课程的内容还是不错的,值得看一看。
又看到看理想的这个榜单—— 人性值得怀疑|看理想人书单 来袭,因为不是盘点年度图书,所以里面有很多“过刊”。我也确实更喜欢”过刊“一点。
我对于正在流行的东西,总是会下意识的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交给时间,来筛选出真的值得的好东西。现在也确实,太容易有很多有华而不实、过度包装的“好书”“必看””不看后悔一辈子“了。
这个书单里有不少自己想读很久的书,也有今年加入到”想读俱乐部“的书。总之,每年的“读过”没几本,“想读”却越来越长。
看理想公众号读书类的文章,总是写得特别动人(比有的板块好很多)。虽然和我阅读的理由不一样,但看着也会觉得,阅读确实有这样的力量,而这样,也挺好的。
2023年是很特殊的一年。人们在重新学习如何走散,像小孩刚开始走路一样,从三年的单一状态中,试探着走向各处。
因而,在这样的年份里,读书没有前几年那么紧迫——依靠阅读才能寻获安慰和力量,好坚持得更久。这是一件好事,我们有机会亲身接触这个世界,一点一点找回对四肢和大脑的掌控权,体验正在变得无比重要。
工作以后不知不觉读书就变少了,2019年突然醒过来的时候,给自己下了个挑战。想试试看每周1本书,一年能不能达到52本。于是,开始在 Notion上做记录,最终是43本。后来就,逐年递减,22年最少,10本。不过也并没有把这个当成真的每年非要完成的任务,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顺其自然。
上面那篇看理想书单的推送,最后有一段说得对:
我们没有读太多书,忙着焦虑,忙着生活,忙着思考未来。但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在轻声絮说着,“别害怕”。
希望如此。
我自己今年的一共只看了16本书,有相见恨晚的《我与地坛》,也有恨不得把时间退出来的《树木希林人生遗言一百二十则》(分别在Offbeat 的 No.1 和 No.3 介绍过感想啦。)
以前(2020年左右)我每年会评一下自己当年最喜欢的10本书。
后来变成5本。
今年就3本好了。
第一肯定是《我与地坛》了,这个没得说了。
第二应该是,《猴子·罗汉地》,我觉得比同类同年看的《冬泳》更打动我。
书里用平直的讲着故事,藏着的都是影影绰绰的小心思。简简单单的语言最后却能震荡到久久不能平息。很像白天被扫地僧轻轻地在肩上拍了一下,夜里躺在床上,突然胸口一闷,一口血压在心间,然后辗转难眠。看完后感慨:人生大抵,总是充满遗憾和唏嘘吧。
第三名的争夺很激烈,最终觉得,就送给去年年初看的《狗屁工作》吧。我觉得这种,开拓视野和思路的书,值得往前排名。但应该是环境的不同, 里面有的话真的让社畜破防:
我从未有过拿那么多的钱做这么少的事的经历,我知道这些钱并不是我应得的。
以及
许多人都谈到了,当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工作其实就是拿钱但不做事的时候,心里会有极大的沮丧感。
不过书里其实有很多精彩论断的:
我们或是在工作的滚滚洪流之中找到偶有的停歇,安排上述娱乐活动,或是被这滚滚洪流冲垮后,沉浸在这些消遣之中。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做法:补偿性消费主义。我们做这些不过是为了弥补自己已不再拥有“生活”或基本告别“生活”这个事实而已。
看完书后,我找了同类型的好几本书来看。又想起日常纠缠我的,关于意义的问题。想起以前写过的一段话:
大家都很辛苦,自觉不自觉的都会突然蹦出这个问题在脑子里:意义是什么,在哪里?
生活、工作、忙碌。
为了什么?
滚滚向前的,到底是什么,自己也是车轮中的一部分。
或者,真的是一部分吗?会不会其实是哪里的灰、石子、虫子。
车轮滚滚向前, 而自己,也许不是在推进车轮,
而是在车轮前逃命。
希望慢慢变得,不再逃命,能够在日常也获得,闲散和松弛。
年度总结——长风破浪会有时,病树前头万木春。
书单都整理了, 就顺便要说到,年度总结了。
以前(高中-工作头两年)我会在每年生日的时候梳理一下过去的一年。然后和看书一样,不知不觉就断掉了。也和看书一样,在2019年前后重新捡起来。
大概还是因为,做年终总结, 就像是和自我对话,总的来说是一个,拥抱自己的事儿。这几年日子过得不再像以前那么无忧无虑了,实在是需要对自己进行一点抚慰。
今年也是有着写newsletter的契机,订阅了很多别人的newsletter,于是搜罗了不少别人做年终总结的小工具或者方法。觉得等放假了,静下来的时候,可以试试。也推荐你有空的话,可以试试。
第一个是,40个问题
40 questions to ask yourself every year — Steph Ango
体会:问对问题真的很重要。
我几乎回答完了,但有的问题我不是很能理解它为什么存在。比如,你今年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最喜欢的一餐是什么?
当我发觉自己这么想着的时候,惊讶的体会到——原来我也不知不觉进入一种,要”有用“的思维了。认为很多事情,需要,”有用“,忘记了”无用之用”。40个问题里有些关于,一年里美好的体验的提问,才是生而为人值得欢喜的部分吧?而不是把目光聚焦在成就和结果上。
这40个问题是一串线索,帮助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思。其实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也有一点戏谑的,慢慢跟着问题开始认真思考起来,结束的时候,感觉像在自己的记忆力进行了一次巡游,挖出了一些埋藏的宝藏,感觉是真的可以帮助到认识自己。举个例子,第39号问题:
-
What valuable life lesson did you learn this year?这一年,你学到了什么宝贵的人生教训?
- 人的有限性
- 多专注自己
这就是我过去一年慢慢在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答案,会有一种,感谢题主问了这样的问题让我能把答案说出来的感觉。
也大概因为我总在反思,所以其实回答这些问题还挺快的,有点像参加考试的时候,只需从背过的题库里把对应的答案写上去就好。(比如如果是前两年,答案会是:不要轻信,别听别人怎么说,要看别人怎么做。)
虽然最终我还是没有想到我今年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但是能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想一次,感觉真的很好。
希望明年,再次回答这40个问题的我,有变得让自己多满意一些。
第二个是,Year Compass
YearCompass | The booklet that helps close your year and plan the next one.
是一本小小的册子,在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然后自己打印出来,找一个空闲的时刻慢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首页的宣传语很像传销组织的宣传,忽略掉这些,同样是挺好的引导自己回顾过去的一年的一些问题。所以,来都来了,下下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可以帮你回顾过去和计划新的一年的免费手册。YearCompass通过精挑细选的问题和练习,来帮助你挖掘你的生活方式,为你设计美好的一年。
从你的错误中学习,庆祝你的胜利,开辟你想要走的道路。你需要的只是安静的几个小时和我们的手册。
新年的决心或许没用,但YearCompass很有效——对于从2012年开始,世界各地超一百万的人们。
加入我们,追逐你的理想人生!
我做了前面那个40个问题,就没有再做这个了,其实有不少比较相似。但是这个会多一个展望未来一年的部分,所以,也可以按需选择。
第三个工具是人生之轮/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刚好是在B站上看到 这个视频 ,我觉得讲得挺好的。
搜了一下, 关于生命之轮的概念,我觉得有两个概念是比较认可的。平衡以及对自己的满意度。
- 平衡
When life is busy, or all your energy is focused on a special project, it's all too easy to find yourself off balance, not paying enough attention to important areas of your life. While you need to have drive and focus if you're going to get things done, taking this too far can lead to frustration and intense stress.
当生活很忙,或者你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个特殊的项目上时,你很容易发现自己失去了平衡,对生活中的重要领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虽然如果你要把事情做好,你需要有动力和专注力,但走得太远会导致挫败感和巨大的压力。
所以作为一个,wheel的概念的话, 某一个方面过于短缺,就会导致不平衡,生命的轮子就会偏颇。
- 对自己的满意度
这篇( Know How To Use the Wheel of Life to Find Balance in Life | TheMindFool)讲得比较全面,但是可能没有那么贴合国内普通人?
这个方法大致是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反思自己,评分是不是做得如何的评分,而是自己对这个部分的满意程度。我觉得“对自己的满意度”这个概念本身很重要。
举例,可以自己选择这8个方面:
1.家人和朋友:其他标签包括社区、社会。家庭和朋友也可以分为“家人”和“朋友”两类。
2.重要的其他:其他标签包括约会,关系,重要的其他,生活伴侣。
3.职业:其他标签包括职业、工作、商业、母亲、父亲、养育子女或志愿服务。
4.财务:其他的标签概念包括金钱、金融安全或金融福利。
5.健康:这一类也可以分为情绪健康和身体健康,和/或包括精神健康。
6.家庭环境:这一类也可分为工作和家庭环境两类。最后,对于职业或商业客户来说,这种生活车轮类别也可以简单地切换到“工作环境”。
7.娱乐与休闲:这个类别的标签还包括休闲时间、运动、娱乐、娱乐、创意或享受。
8.个人成长:选择包括学习,自我发展或精神。
具体我就不展开说啦。我感觉也是,可以试试的事儿。
同时,刚好在给队伍做总结和计划。希望队员们都能自己好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并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感觉是很适合的一个工具,所以也参考这个做了一个Ultimate Wheel。
分类上尽量希望做到不重不漏。主要分为身体、意识、技术和态度。分别有:跑跳、灵敏、体力、空间感、时机感、读盘、传盘、接盘、战术以及心态共10项。同样的,分值是代表自己对个人该方面的满意程度。
感觉这个分类基本不重不漏了,也期待你能和我探讨一下有没有别的更好的分类。
我单独写了一篇关于这个的事儿: Off-Beat Ultimate-02 Ultimate Wheel | Off-Beat。
我自己的话,也是从2019年开始,每年会比较自动的出现一个类似年度诗词的东西。就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一句诗词会在脑子里翻来覆去的徘徊,仿佛是恶魔低语。有的当时可能不知道是为什么,有的知道。
2019是:云在青天水在瓶。
2020是: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021是:在大街上颓然倒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2022是: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我)能做的只有小声说话。
而过去的2023年,则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病树前头万木春。
每一年的那一句话/诗词,都有很个人的来历和含义。
今年这句,和这一次受伤关系紧密。
小时候我们学语文,读到这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就说,这句诗写的是千帆竞发、万物生长的生机勃勃景象,表现的是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心态,调子是积极昂扬的。
可是这次的想起,却代入病树,而只觉得难过。
补充一下自己心中的介词:虽然说,长风破浪会有时,但是病树前头已经万木春了,那么你还能怎样呢?
所以说,人生大抵,总是充满遗憾和唏嘘吧。
就,抬起头,向前看,及时行乐,”暂凭杯酒长精神“。
顺其自然。
对了,关于前面的不少回顾里,都有的问题:年度最喜欢的歌,让我想起还可以单独做一个年度歌曲的年终总结。
今年真的很集中的被很多歌曲打动。不知道是不是再一次受伤使得人变得更柔软了,今年听很多歌的时候都有偷偷流眼泪。
立刻能想起的是《彩虹的微笑》《大梦》《脏艺术家》《十局下半》以及最近看的剧里面的《Dreamer》《Time Capsule》。
《彩虹的微笑》和《大梦》前面在 Off-Beat No.1 全世界都在下雨 就已经讲过了。
《脏艺术家》 搜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是2022年的现场了。但是印象非常深刻,大概是今年出的MV?所以又重温了一遍。很推荐去看原始那个说唱巅峰对决的舞台,感觉情绪更饱满。
从这( 为什么 MC HotDog 热狗的《脏艺术家》能触动那么多人? - 加七君的回答 - 知乎)借一个好看的图:
我想念那个包厢,我想念那些
真实的歌词就像是铁打的刀枪
我无能为力 看谁又要遭殃
每个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掏枪
《十局上半》 ,怎么说呢,看见歌名就知道会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但真的听到,这一首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再看到舞台表演的时候有一个把反戴的帽子戴正回来,走到一边坐下的动作。非常细节,非常戳心。后半程突然引入《九局下半》的时候,就像看到了当年听歌的自己在向自己招手。很难说流出的眼泪是献给的什么,只能说:狗哥太会了。歌词里对于一个中年人的状态的描述,也充满唏嘘和无奈,想全文摘录。
已经九月底了 为什么还没有人叫醒我
我只有现在啊 教练没有要理我
马上就要上场了 却总是尿急的我
……
赢了又如何呢 还不是输给时间
泥菩萨渡了河 也渐渐消失在这个世界
……
我留不住那颗球 就像我留不住你
《Dreamer》和《Time Capsule》是最近刚看完的《派对浪客诸葛孔明》真人版里,小姑娘的两首原创歌。主要说说《Dreamer》吧,小姑娘唱的时候,有一种,年轻人追求梦想的憧憬和力量,而到了后来MIA唱同一首歌,完全变成了一种,回头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宿命和救赎感。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确实更喜欢第二个版本,这也是很难得的一次,很直接的,同一首歌,不同人的演绎的对比。都很喜欢。
2023年度朋友圈十大谣言
完全是出于,为了更多人了解,把谣言总结也放到这里。
感觉我身边以及朋友圈里几乎没有这些谣言,算是欣慰吧。
说真的,我一直不是很理解,有的谣言是基于什么心理或者动机产生的。
应该有的谣言可能是因为对文件的阅读理解的问题?但有的看上去就觉得是居心叵测?以及不少谣言真的是翻新又翻新。。。
所以总结,还是:
- 有的人不是蠢就是坏,还有的人又蠢又坏。
- 谣言无法止于智者。
- 互联网没有新鲜事。
《and the Anonymous Nobody...》- De La Soul的专辑 - Apple Music
最近建了一个新的队伍,给队伍取名字是件很难的事儿,在纠结叫Anonymous还是Nobody的时候,把两个词一起放进搜索引擎,跳出来了上面那张图片,喜欢,看了看文字,喜欢,发现居然是张说唱专辑,一种莫名其妙的不期而遇。
仔细想想,其实互联网上现在的浏览方式,真的很难这样真的“随机”的找到一个东西,不管是画、音乐、文章、书、电影还是别的什么,任何都很难。
所以,元旦节后第一天上班,坐在办公室烦躁不堪的时候,看着这张图,然后找来这张专辑听起来,哎哟,还不错。
欧阳靖MC Jin - Nobody(MV)_哔哩哔哩
同样是想名字的时候,突然想起前不久听过这个歌,旋律很洗脑的。而且,欧阳靖的普通话真的,过耳不忘。英文说唱的部分真的非常非常的舒服,用节目点评的话来说,大概就是,”flow很顺~“这个MV记得当时B站推荐语还写的,“周星驰怎么怎么”。点进去结果只有最后有一句电话留言。(但是还是很棒)。MV里有很多星爷电影里的场景和元素,我们这代人应该一看就会很有感觉。
1开头致敬《功夫》的裁缝洪家铁线拳。2二十四秒的花叫莉莉,是《回魂夜》中星爷的宠物。3五十秒同时致敬《少林足球》和星爷的偶像李小龙。4一分二十好像是致敬《咖喱辣椒》,同时24秒左上角有《少林足球》六师弟照片。5一分三十秒场景致敬《九品芝麻官》戚秦氏成亲。6一分五十八秒炸弹致敬《回魂夜》。7算命先生致敬《破坏之王》吴孟达的中国古拳法和《食神》里苑琼丹,原型为麦玲玲。8二分二十六致敬《功夫》。9电话致敬《回魂夜》星爷和莫文蔚跳舞。
——评论区 Kipomi
这首歌里也有些有点喜欢的歌词——每个人都有个角色,有大有小有的需要花时间成长。耐心、跬步、积累,不求回报,但正射必中。觉得可以这样想。
All I know
is that we’re each assigned a role
Some big some small some take time to grow
下面这段很像喜欢的 Coldplay的《Lost!》 的内容,有种用类似的比喻从不同的方面说了不同的事儿的感觉, 很妙的小巧合。
I know it’s hard to look
Beyond the pond it’s huge from within
But if you a small fish that’s just
More room to swim
《Lost!》
You might be a big fish
你可能是条大鱼
In a little pond
在小小的池塘里
Doesn't mean you've won
但这不意味着你是赢家
'Cause along may come
因为也许会有
A bigger one
另外一条更大的鱼出现
And you'll be lost
我还记得当年家里刚通网的时候,用着56K的调制解调器(希望大家还记得这个东西也叫做猫),用 FlashGet(居然还在,最后更新时间是2015年)下了一晚上,下了《少林足球》的电影回来看。那就是我第一次“冲浪”的第一次“下载”。
想起小学的时候,放学后,跑到隔壁同学家里,看《唐伯虎点秋香》的录像带,看了7、8遍。两个人走在路上你一句我一句能把整个电影的台词、动作从头到尾复述一遍。这样的快乐现在好像很少了,都是短视频讲电影,看一遍的时间都没有,何况翻来覆去看几遍呢?
鸳鸯六七四-马家辉
⭐⭐⭐⭐(五星制)
果然还是读小说来得畅快,几天就读完了。 没有看前一部,但是也没什么影响。读的过程中,隐约有马家辉的声音在读书的幻觉。还会想起《如龙》里的异人町的故事,以及时不时还会有一种在看老港片的既视感。江湖,看上去离自己很远的东西,说到底还是人情世故的故事,个人的挣扎,妥协,自我安慰,救赎,放弃,时运以及命运。
谁不想有一个 人生路上的攻略秘籍呢:
原文:“离则双利,合则两伤”,否则容易走霉运。老鬼皱着眉头道:“风哥,贵友六亲缘薄,接下来还有几道难关要过,过得了,自有后福。” “过不了呢?” “过不了便过不了,如人饮水,冷暖自明。” 陆北风知道提错了问题,改道:“有方法令他过得了?” 老鬼道:“始终是那句老话,行善积德,福有由归。另外或可冲喜一下。他既是有家室的人,那么,不妨纳门偏房,务求分散擎陀衰星的冲撞力量,化强为弱。”
江湖道义,和一些“理所应当”,每每看到,都很羡慕。希望那些理所应当,都理所应当。
他只知道哨牙炳是他的老友,越是状况不明,越有必要信任和保护老友,如果连这份基本的仗义都做不到,他的江湖是白混了。
所以,就是这样了。春节将至,有些什么新年愿望呢?
希望能更自我一点,更放松一点。
希望能少说一点言不由衷的话。
希望慢慢变得,不再逃命,能够在日常也获得,闲散和松弛。
希望明年,再次回答40个问题的我,有变得让自己多满意一些。
希望那些理所应当,都理所应当。
不知不觉就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希望。
每年我还会看一看自己的 人生 to-do list 和 愿望清单。指望自己不知不觉完成了一些,但一般来说,都和书单一样,加入的速度远远大于,划掉的速度。
所以,顺其自然吧。
上一期说想整理的和朋友的对话内容, 如你所见,这一期也没能整理出来。赶上年终总结这种事儿,自然只能放过自己,把计划往后推了吧。
正要收工的时候,收到另外一位朋友发来的, 《语雀2023年度报告——渔樵耕读,自在人间》。我很喜欢的一个坚持了很多年的newsletter,也长期种在语雀上,不知不觉对语雀本身的印象就很好。
这个年度报告没有数字,在用真挚朴实的感情,朴实的告诉大家,他的想法。喜欢这样干净克制的表达。
看到一个共同的观察结论:
回顾2023年,外界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像是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压力,压缩着我们的空间和思绪。主观来说也有好处,我们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关注自己和亲友的健康、情绪,珍惜现有的生活、现在的工作。很多人开始思考抛开实用性后我依然想做什么事,我要如何度过宝贵的人生。我们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我们自己身上。
以及语雀提出的建议:
在日常工作、劳动、生活、阅读、书写等平凡小事中感受平静、快乐和幸福,以自身的稳定去对抗外界的不确定性。
我觉得是对的。在我而言,这轮重新开始写点东西,和自己对话,也是抚慰自己的开始。通过文字来梳理自己,让自己从纷乱中解离出来,感觉有用。
所以,再加一个希望:
希望自己能做到,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知不觉,这个年度总结写得有点太长了,中途不断地有新的想法加进来,一算时间,感觉再不发就不能写”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了”赶紧收尾了。加上要过年了心里确实慌慌的,所以,就这样吧。
最后的最后,祝各位能坚持到这里的同学,春节愉快,都能得到所希望的,都能成为所希望的自己。
祝好。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时间。
如果觉得这封Newsletter有意思,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直接找我聊聊。
也可以直接回复这封邮件,
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通过微信 offbeat00 联系我
我们下期见~